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水伏羲庙

(2021-06-24 05:49:13)
标签:

天水

伏羲庙

分类: 旅游扎记
天水伏羲庙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因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天水郡而得名,有着8000多年的人类早期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006年,在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考古发现,人类距今6万年前就进入到大地湾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遗址,比广为人知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和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都要早。天水还是秦人早期活动的主要区域,在这里最早设置了县制。这里还是三国时期魏蜀相争的战略要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之战,诸葛亮收姜维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除了麦积山石窟,伏羲文化也是天水的一张名片。伏羲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据传说,伏羲的诞生地在成纪,成纪是天水的古称,所以天水被称为羲皇故里。有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元大德三年(1299年),成宗铁木尔,指令全国各州、县,务必修建“三皇”庙,以通祀之。当时的天水作为秦州府治,又是伏羲故里,“三皇”庙修得特别讲究,此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政局动荡,到明朝初年,天水“三皇”庙已经坍塌得不成样子了。直到明代中叶,弘治三年(1490年),在秦州指挥“明威将军”尹凤的倡导组织下,才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新起造庙宇,始称“伏羲庙”,(还有说法该庙建于明成化二十年,即1484年)后经多次重修扩建,延续至今,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天水的文物古迹众多,全境有文物保护单位13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7处。因为在天水停留的时间有限,我们就选择了参观伏羲庙。天水市包括两区五县,伏羲庙在秦州区,从我们住的麦积区过去还有几十公里。天水伏羲庙
伏羲庙在新修的伏羲城门内,伏羲城是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
   伏羲庙前有戏楼,庙宇坐北朝南,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分别是前院、中院、后院和后花园。前院有牌楼门、大门和东西厢房,牌楼门正中悬挂着清湟中观察使杨应踞书“开天明道”。大门内侧东西墙脚是两棵唐代的古槐,现仅存东面的一棵,西面摆放了一块五彩补天石。
天水伏羲庙
伏羲庙牌楼门和大门
天水伏羲庙
大门内东面的唐代古槐
天水伏羲庙
西面的补天石
天水伏羲庙
伏羲庙前院
    前院还有两通新立的碑,一通是2017年6月天水市博物馆和天水市伏羲庙管理局立的《天水伏羲庙保护修缮记》,碑文说:伏羲庙保护修缮工程自2004年正式动工,历时十二年,碑文引用了《左传》中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1988年恢复伏羲公祭以来,一年三祭,2005年公祭升级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2006年公祭活动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海峡两岸首次在此共祭伏羲,盛况空前。还有一通碑刻着2007年李铁映撰写的《伏羲祭》。天水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保护修缮记》碑
天水伏羲庙
李铁映撰写的《伏羲祭》天水伏羲庙
江泽民和李铁映为伏羲庙的题字
    中院由仪门、东西朝房和先天殿组成,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着伏羲的彩塑巨像,上悬挂着“文明肇启”匾额,系清代嘉庆年间秦州牧王赐均所书。大殿西面有伏羲的坐骑青龙马,墙壁上绘有伏羲创世的壁画。

天水伏羲庙
先天殿,殿前匾额“一画开天”一棵柏树横护殿檐天水伏羲庙
文明肇启
天水伏羲庙
先天殿供奉的伏羲像
天水伏羲庙
伏羲坐骑青龙马
天水伏羲庙
伏羲创世
天水伏羲庙
先天殿精美的窗木雕
天水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
伏羲庙中院
天水伏羲庙
先天殿前三彩香炉
天水伏羲庙
先天殿西的鼓亭
    后院有太极殿和东西朝房,太极殿为伏羲寝宫,內塑伏羲坐像,两边墙壁陈列的绘画,颂扬了伏羲创立八卦,教民渔猎、驯养野兽,刻书契,造干戈、兴礼乐,制定婚嫁制度等贡献。天水伏羲庙
太极殿
天水伏羲庙
太极殿中的绘画
天水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

    先天殿和太极殿的门窗雕饰工艺精美,堪称上品。特别引起我们兴趣的是伏羲庙各院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按民间的说法,前后院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64个方位栽种的,现仅存37株,成为珍贵的文物树。天水伏羲庙
太极殿窗雕
天水伏羲庙
太极殿窗雕
天水伏羲庙
古柏树形态各异天水伏羲庙
树龄约800年的古柏
天水伏羲庙
先天殿前的古柏,树龄大约1000年
天水伏羲庙
伏羲庙院内的古柏
    后花园东面现在建有伏羲学院,天水市伏羲庙管理局和天水市博物馆在此办公,西面是天水市博物馆的陈列馆,里面有不少珍贵的馆藏文物。天水伏羲庙
后花园碑亭
天水伏羲庙
后花园莲花池
天水伏羲庙
后花园西面伏羲学院
天水伏羲庙
天水博物馆中的女娲像,传说中人类是由伏羲和女娲兄妹通婚而生
天水伏羲庙
伏羲像
天水伏羲庙
春秋瓦楞纹青铜匜
天水伏羲庙
夏朝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天水伏羲庙
西周陶器
天水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

    馆中有一张伏羲文化传播路线及遗迹分布图,图中显示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伏羲庙、伏羲祠或伏羲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河南淮阳太昊陵,太昊即伏羲,淮阳是伏羲定都和长眠的地方,1997年,朱镕基参观太昊陵后,题写了“羲皇故都”。据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就已有陵,汉以前有祠,明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列为第一,历代帝王曾52次前往祭祀。天水伏羲庙
伏羲文化传播路线及遗迹分布图

    在华夏民族的传说中,伏羲“一画开天,文明肇启”,他在地上画出八卦的第一笔,为中华文明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八卦的基础上发明了新的历法,由此形成被推崇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参观伏羲庙也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一次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