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
(2024-06-09 21:31:51)分类: 悟道 |
一,我命由我,不由天
前三十多年的时间,都是在努力、努力、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活在我的世界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野蛮生长也自得其乐,只与我喜欢的和喜欢我的人一起,同类人相互吸引,在一起加倍快乐,不交不喜欢的朋友,也不做不喜欢的客户,不管外面的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没有冲突,因为那些不舒服都被关在门外,没烦恼也不去惹烦恼。
那时候的信念是相信自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力量,凡是想要就能做到,没有顾虑,只要想要就会拼尽力气去得到,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跑到瑞士阿尔卑斯山跳伞,登上西奈半岛摩西山迎接日出,在距离上帝最近的耶路撒冷哭墙许愿,希望自己永远保有热爱与勇气。
大概从什么时候变了天,跳出了那个舒适圈的小世界,尝试接受挑战,突破自己,与不喜欢的人和事去碰撞和磨合,被卷入了更大世界的运行规则,不管愿不愿意,参杂渗透进来很多关于好坏、是非、真假、对错、善恶、多少的等等标准,
如果你和大家不一样,就是另类,不合群,倒也不是怕,我是不同的,从来就是,但是,一个和谐的组织或团队里面有个出挑的刺,都会不太舒服,然后,或者被磨平,加入集体共识,达成一致,或者被出圈,奇奇怪怪独自美丽。
向来厌烦排斥广告的洗脑,架不住营销的软磨硬泡,脱离不开身边的耳濡目染、碎碎念念,
面对巨大集体默认共识的标准,个性被磨平淹没,或要求,或希望,其实部分多多少少也是不得已的裹挟,所以说众口铄金,所以说人微言轻,重要的不是表面内容如何,而是地位身份就判定了它的性质。
这世界好奇怪,当你认识了规律,惊叹伟大的发明,责怪自己后知后觉懂得这样迟,然后发现有的时候竟是黑白颠倒,一开始是混沌,发现规律,遇见矛盾,其后混乱,最后又重归于无序无常,有无相生,循环往复。事情是简单的,规律也是可循的,复杂的是人性,人性也不难懂,常常道理是逆人性的,所谓正确的做法总有时是违背天性意愿的,大概就是不容易快乐的一个原因吧。
突破挑战取得了世俗定义下的成就,可是否收获快乐不按照那个标准而来;又有多少次感觉被打败,明明有力气明明有道理却无法发挥那种无力感非常让人沮丧,陷入在自我批判与自我怀疑中,累计巨大无形压力,所以,或者继续在小世界以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任性快乐,拒绝改变也拒绝长大;或者在这个不完全喜欢、冲突纷飞、有些复杂混乱社会的世界中,饮痛而成长?人终究要向前走,学习低头、妥协,试着寻找一个有效和解、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适中的位置,还要支棱起来,至少不要被焦虑压倒,寻觅和保有一处和平、自洽的空间,找回自信,喜欢自己,
前半生,主张个人的努力拼搏全力以赴;之后开始接受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好像是个180度的反转,这不是打自己脸嘛,大概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好像不太开心,说不好为什么但怎么好像有点拧巴的感觉,就是推翻重塑生存逻辑的过程,听到过去的认识在瓦解剥落,然后叮叮当当一砖一瓦的重新建设。
二,万事万物,因缘合和
经历过小世界与大社会磨合拉扯的这几年,笑容变少了,拍照片少了,说话少了,发朋友圈少了,整个人变得有些消极了,原来的信仰是一切皆有可能,天空没有上限,可现实的教训是不仅有天花板,还有很多无形的条条框框,实际上个人是无比的渺小,明白了很多事,并不是你努力尽力就能让它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好像穿越了天上地下,让我想起一个似曾相识的角色——孙猴子,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屈居人下的弼马温,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去除狂妄自大,再到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到最终功德圆满的斗战胜佛,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每个人都必经的起伏,又或者身在其中的哪个阶段也只有自己知道了。
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就去思考原因寻找答案,两年前抄写《道德经》的起心是为了练字也是修炼耐心,好多的道理似懂非懂,懂了就通了,没懂的就留个印象且等着阅历、机缘与悟性到了就豁然开朗起来,有的道理浅显就像解开了二元一次方程就过去了,有的道理明白了,让这个人上了几层台阶,对事物的理解就大不同了,比如这一句:
“万事万物,因缘合和,而生,而灭。”
一开始不容易让人很快接受的,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因果的线性思维,所以一方面如果错误地定义了因果那么结论就是荒谬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习惯了在事情之上增添赋予意义与感情,就让本不复杂的事物变得离题甚远了,但我们的主观意识有时会来捣乱,而且我们甚至没有发现,如果不这么做会显得有些冷酷无情,就更难发现在一层面纱覆盖下的真实面目了,打个比方来说:
花开与花落都是自然的客观发生,周期轮回更替,花开,不因我喜欢它而开;花落,亦是周期尾声的必然结果,所以,不应为留恋花开的美丽,执意不该落寞而伤感。事实与情感,是相爱相杀,难以分割,但混在一起又是大麻烦,抱着因果的逻辑,又陷入对因果误解的陷阱,有没有可能,事情发生就是没有原因呢?有没有可能,一切发展顺利,突然就戛然而止?如果追根问底弄个明白,可能也无法解释,得到的只是在内耗中逐渐消化适应;如果非要找个原因来解释,可能缘分就这么多?所以有个词叫做造物弄人。
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又能耐之如何,解题的方向是写出答案,不能因为不喜欢这道题回头找出题人吵一架,现实就是很多事就是不符合逻辑没有道理,千不该万不该,但偏偏就是发生了,如果看破了不再执着于寻求因果,能做的大概只有是学着接受,对不管多大的不情愿不理解,抛开情绪层面,冷静下来只有接受,接受求而不得,接受事与愿违,接受失败,就好像承认自己很差或无能一样,那种失落失望、难以忍受的感受,接受它们是一件很痛的事,所以不甘,所以反抗,可是,着力即差啊,越是用力,有可能越适得其反。
再上一个台阶,学习放下、松弛,学习不需要用力和使劲,就像我之前喜欢唱歌,反复练习,不淋漓尽致不痛快,现在,唱到哪就在哪,不必声嘶力竭,实实在在的爱自己,不是一句自我安慰的空话,从一顿顿亲自下厨做饭吃饭,从正念刷牙、手洗衣服,感受生活中原来被忽视的一些小事,在《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纪念这八年》中说过:见过世面的心开始回归了,再经历过疫情围困的三年,是沉淀也是打磨,那颗向外探求的心,逐渐适从当下的平淡。
可是,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难题,难就难在,又要努力还不要太过用力,在该努力的时候不会松懈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是进是退,不好把握,需要智慧与勇气并存,缺一不可。
三,缘起性空,万法唯识
今天做饭的时候,想到的这个问题:
试想如果真的一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会怎样?
如果看破了万事万物因缘合和,小小的个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又会怎样?
可能或者会发展到狂妄,或者退缩到懦弱,
想起某位神级人物说过一句话:“你的手要是只会攥拳,有病,只会伸掌也有病,只有自如,才是正常。”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