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涝峪纸坊收费站出高速继续向南行走就到原来修建G5高速留下的辅道户菜路,高速和辅道如同两条青褐色飘带穿插在深山峻岭之中,而晚秋的峡谷中更是冷清了需多,可是秋天的树叶却是一片的金黄,让人目不暇接的欣赏起车窗外的美丽景色来。涝峪在关中72峪中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山沟了,峪沟里景色相当诱人,随着朱雀森林公园的建成是一天时间登顶冰晶顶成为可能。高速的建成也更加方便了来往这里游玩的便捷,2015年11月21号我也随众多朋友来到这里,不过我们今天行走的是两个村子之间的穿越;小山岔村穿越大山岔村。
车到了双水磨村也就到了我们今天登山的起点,远远就看见河对面一栋两层红色瓷砖的小洋楼,我就知道到了出发点。对面的沟就是去小山岔村的沟口,下车大家快速整理好装备就开始三三两两的向沟里走,我自然又是拉到了最后。最近几年西安户外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热火劲,明显爬山的人数大不如前了,尤其是距离西安比较近的一些峪口把水泥路直接修进了沟里很深的地方,虽然方便了大家,但是也造就了无山可爬的囧况。汽车直接开进沟道深处,自然少了徒步的乐趣和健身的需要,坐在车里更没有什么可看的,只能随便走走,相信没有几个人是爱在水泥路上行走。
而今天我来的地方总算还没有被现代文明所取代,这里依然是改革前的老样子,完好保存着老山村的原始味道。进入小山岔沟两边是壁立的山谷,这也是我们陕西秦岭的特色,外面看似很小的一道缝隙,可是进去以后却大有洞天。沟不大,水也就不宽畅,道路就延着山谷边的悬崖用石头铺成的石板小道蜿蜒向深处延伸,每当道路经过悬崖绝壁边就有用炸药炸开的山崖,这样总比古人修的栈道总要方便很多,路窄的地方也仅能容纳下一只脚的空间,下面是不算太高的悬崖,走在上面着实让人捏着一把冷汗。
对驴友来说当然是路越原始,山体越险峻越好看,可是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更喜欢平整的土地,丰富的水源,宽阔的交通,而这样修在半山下的道路对发展生产当然起着阻碍的作用。不过现在好了,大多数地方都在退耕还林,这里也一样,目前村里几乎已经没有人住了。偶然有点年纪大的在这里生活,也不再以种地为生,只有勤快的整理出一点地来种上蔬菜,而大多土地早就荒废长满了野草。
漫步行走在这深秋的景色里,心情特别舒畅,今天同来的的人大多都是年纪偏大的人群,树林里的小鸟也不停一刻欢快的唱着歌,脚下的小溪潺潺向下一跳一跳的流去,身后甩出一连串的水花。可是就有一个老头把自己随身带的随身听声音开的老大,简直是大伤风景,又不好说什么的,这样的人还真不少,既然已经走进了大自然,就应该把这些电子产品扔出视野,都跑进这么原始的地方还带着这些东西?讨厌的要死,当然这些都是自己的爱好,我没有权利能管,但逃离我却能做到,于是加快脚步,快速拉开距离,去找我喜欢的幽静。
景色美,脚下就轻盈,不到两小时就来到小山岔村。村子不大,也就十来户人家,家家大门紧锁,看来这里的村民早就已经搬下山去住了。整个村子没有一声狗叫,显得很不协调,烟村四五家,儿童戏黄狗的乡村景色是看不见了,但是两边山,一道溪,小桥流水却是更加的幽静,反倒是被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来的到来,给打搅了。
我这次走的偏后,当来到村子里的时候看见大多数人都已经顺着大路向北而去,顺大路向北是去永联村的道路,路程短,断不够一天的行程,所以我就坐在村民房屋下休息,等他们返回。门前是一排排的蜂窝,每当春天来临满山的野花盛开的时候,也就正是蜜蜂采蜜的好时节,在村民家买上一斤蜂蜜,回家就着粽子吃,那才是正真的享受。
小山岔村地势高,村前村后的树叶也就早已经落完,远不能同山下沟谷里的景色比美。但是路边上的,房屋前后的柿子树却是红的正当时,所有的枝头都被沉掂掂的柿子压弯了腰,一片丰收的景象,现今却没有人前来采摘,任它自己熟透掉落地上。我跑进屋后一颗好爬的柿树爬了上去,找软的摘下一个,咬了一口用力一吸,一股冰凉的甜立刻流遍我身体的每一处神经,牙齿都快冻掉了。柿子虽然好吃,但是老天并不作美。
骑在树上远远就看见大量的人返回到树下向西走去,估计是领队发现走错了路反了回来。有爱吃嘴的美女就跑到树下问我要柿子,我就顺手折了不少扔了下去,柿子冷的冰凉,但是看见大家还是吃的很是香甜。自然的东西还是爱的人多,因为两年前来过这里,知道大山岔的柿子更多,所以并没有多摘,就溜下树来追赶着队伍向西南而去。
从小山岔村出去向西不远就是村前的山沟,只要向南翻过这道山梁就到大山岔了,但是道路特别难走,前两天刚下过雨,相当泥泞,当走到北坡的时候,道路就已经基本消失,也只能凭着感觉的路走,雨后的落叶下是潮湿的松土,相当湿滑。很多不长走山路的驴友是一个接着一个摔倒,开始还放着音乐的那个老头现在也是连滚带爬的双手奋力向上,两个屁股蛋子都是泥,显然是已经摔过几跤了。现在开始就有几个人嚷嚷着要原路返回,可是才走几步就放弃了,来到这样的路上,只能向上,想下山?那就非他们这样的人所能及了,我也加快脚步,去危险的地方帮忙,总不能不照顾大家吧!必定是一起来的驴友,虽然大家彼此多不认识。
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爬完这道不足三公里的坡,很多人早就已经成了泥人,看着就好笑。我知道山梁后绕个湾就是大山岔村,于是就加快脚步,超过前面的人,不到半小时来到大山岔村最上一户农家。在房前的院子里已经有很多早来的专业驴友开始埋锅做饭了,竟然还有火锅上阵,也真够腐败的超级享受。大山岔村依然没有一户人居住,满山的房屋空荡荡的,听名字大山岔就应该比小山岔大,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这里的地要多些,大多都修成了悌田,所有住户从下到上根据土地每隔一段路就有一户人家,门前广载拍手杨,笔直向天。如果早来几天估计很好看的,现在树叶尽落,光秃秃的没有什么看头,村里连一户人家也没有,就更看不见炊烟缭绕的景观了。
我也赶快吃完午饭,就带着十几个早就等着急的人先行下山。大山岔这边的山路明显好走,但是道路也多,大多分岔路都是去各户住房的小道,草长的老高,证明很久主家都没有回家了。梯田里的地也已经废弃多年,早不种庄家了,看到地里的柿子红的似火,就让大家先走,自己却爬上树去,摘了半包的柿子,足有十来斤重,这下回家有的吃了。
下到沟里,道路开始陡翘起来,水流明显变大,肥沃的黑土地也被乱石所替代,当然景色也就开始美了起来。回头向上望去,满山灰茫茫的一片,最近西安都是大雾,这里也一样,能见度并不高,是很难看清楚远处的山峰。沟里却不然,沟里相对背风,温度高,满山的红叶却正当时,几乎红遍了半边山,而山头的云雾却更有一番景色,让人不肯离去。
我在前面跑,身后几个女的害怕也就跟着我跑,嘴里不停的啰嗦着什么,可是我才不管,我是要下山了。最近这样深秋山景看的多了。几乎是每星期都在看,早就眼疲劳了,自然没有了多少诧异和感觉,那里肯停下脚步多去拍照,心里好笑着就已经下到山下。出了大山岔沟口,就顺着来时候的道路继续向南,涝峪的辅道并不宽畅,所有大车很难找到停车的地方,一般把车都放在黑山岔的桥下。出沟不远,十多分钟我就跑到黑山岔看见来时坐的车,司机看见我,很是开心,问我都下来了吗,我说还早那,估计还有一些没有翻过山梁。但见司机一脸的失望,当然他是想早点回去,但是爬山的不下山他着急也没有办法。
看看时间还早,才4点不到,于是又跑去黑山岔,看看去成都的高铁路涵洞有没有修好,满沟被炸的不成样子,为了修路,对自然的破坏那是没有办法估计的,但是又能怎样?路必定是要修的,只能这样了!总不能再回到原始社会吧。今天并没有看见一辆施工的重型卡车通过,说明这里已经修好了,那么在过一个月来黑山岔看瀑布肯定就方便很多,想想每年当冰布结成的时候,每天都有几千人前来,好不热闹,就感觉可没意思,再好的地方去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垃圾堆。
反身回到车里,刚坐好就看见跟在我身后的几个女的也走了过了,其中一个女的拿眼睛鼓我,估计是闲我跑的快,把她们扔的太远了。我到没有多在意,坐到座位上就开始发微信朋友圈,发完照片就去抢红包,手气特别不好,连续输了几局,就又趴在座位前靠椅上休息,不知不觉就已睡着了。一会耳边感觉闹的厉害,原来大家基本都下山了,车外天气也已经黑了,大约6点半的时候所有的人总算都来到车上,是可以回家了。一天的劳累换到的是看不完的美景,确实很划算,为我能住在西安而庆幸,要是别的地方,怕就没有这么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