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学习发生在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年龄越小的幼儿,注意方式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生活中随机的,碎片化的事件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学习对象。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少,语言理解能力也比较低,而他们的学习活动又不可能停止,所以以多种感官为渠道的感知、体验也他们学习的一种。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儿童只有具体的、自发的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所以游戏、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都属于幼儿的学习。
教师的支持应该顺应儿童的本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将这种天性引导到学习上来。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教育内容不再是教师一方面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
1.
保护好奇心———倾听、鼓励。
教师在记录“学习故事”时, 只有以悦纳的心态去看待幼儿的学习, 才能用心倾听幼儿的内心,
鼓励幼儿的学习, 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2.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学习———帮助、等待。
教师要“管住嘴”, 不主动干涉幼儿的学习过程, 在幼儿寻求帮助时引导他推进学习,
而不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判断去直接介入幼儿的学习过程。
3.
一起讨论发现与思考———参与、记录。
教师承担着记录的任务, 同时也承担着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指导者的任务, 不能顾此失彼。幼儿也可以参与评价,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写“学习故事”, 这样可避免教师观察和记录人物、事件和对话时的失误。
4.
分享学习带来的感受———认同、悦纳。
写“学习故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而是用来和幼儿本人、同伴、家长和教师们分享的, 并在分享中发现和关注幼儿的兴趣,
以此来评价和推进幼儿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