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总第358期:我国健康养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董晨雪王俊华
(2022-12-20 16:55:26)分类: 热点聚焦 |
我国健康养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董晨雪 王俊华
摘要:健康养老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健康养老发展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挑战、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健康养老供需现状进行总结,认为我国健康养老发展存在健康养老政策的系统性、靶向性有待完善,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向、精准度有待强化,健康养老保障质量有待提升,健康养老支持的多层次、立体化有待加强。并基于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要系统施策健康养老,靶向发力政策落实;坚持立足需求导向,精准供给养老服务;全面落实养老保障,助推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老龄社会治理机制,提升老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健康养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j.cnki.zggqgl.2022.11.007
当前,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1],养老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党和国家在老有所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做出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群众在养老方面依旧面临不少难题,并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健康养老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的历史方位下[3],已然成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健康养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困境进行剖析,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健康养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
一、基本现状
(一)我国健康养老的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4],也是我国健康养老发展的重要背景。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老年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5]。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另外,人口高龄化也不容乐观,2021年底,全国共有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5]。我国健康养老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双重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健康养老的供需现状
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在深刻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6],也影响着我国健康养老的需求与供给。在需求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明的加快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都有所转变,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7]。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保障的不断强化,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健康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特征。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会带动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慢性病群体不断扩大,老年人对医疗照护和康复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供给方面,敬老养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养老服务始终在国家发展的关注视野中,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下,健康养老的供给更是呈现出不断增长与发展的趋势。在政策供给方面,我国已逐步构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制度保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为基本制度安排,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战略方针政策,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为综合制度指导,以系列规划纲要和专项发展规划为阶段规划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诸多政策为具体制度安排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健康养老政策体系。在服务供给方面,在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设支持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为六个基本环节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也初步建立。在服务保障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展,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成,为健康养老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保障。在供给主体方面,政府、市场、家庭、社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健康养老的供给主体,为健康养老的发展建构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支持体系。
然而,我国养老服务在供需方面还存在一些失衡,制约着其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与健康养老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依旧存在矛盾,其一,体现在与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相较而言,由于资源的相对有限以及养老市场的偏好等因素,健康养老在供给结构、供给模式、供给资源、供给的城乡区域协同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制约着健康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精准满足。其二,体现在城乡、区域老年人健康养老供需仍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城市差异小于农村,发达地区小于欠发达地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养老政策的系统性、靶向性有待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健康养老的政策供给基本实现了从被动型补缺到主动型适应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健康养老政策体系建设仍然有待完善,且健康养老政策工具存在偏重供给型和环境型、忽视需求型的应用结构失调问题,制约着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8]。一方面,一套覆盖全民的、统一的健康养老制度尚未出台;另一方面,健康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主体责任、质量评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人才队伍建设、养老保险保障等具体的安排也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同时,政府通过采取外部手段来拓宽健康养老发展的需求型工具的使用也有待进一步增加。
(二)健康养老服务的精准度有待强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事业迈入深度探索与发展期[9],健康养老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模式不断发展、体系也不断健全。但是,当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老年人的多元多层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满足受限。一方面,就健康养老服务的机构和设施而言,尽管在2021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已经达到了35.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有815.9万张,但与2.6亿老年人口的数量相比仍然存在缺口现象,另一方面,优质养老服务机构“一床难求”与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一人难求”并存[10],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利用率存在两极分化。此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尚未健全完善,社区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有待跟进;医养结合机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资源也较为有限。就健康养老服务内容而言,现有的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仍以传统的生活保障类服务为主,“互联网+养老”的配餐送餐服务尚未健全完善与推广普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上门看诊等医养结合服务也未得到全面落实与普及实践,这些现象在农村地区更是突出。另外,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问题有待全面化的落实与常态化的展开。
(三)健康养老保障的质量有待提升
在各项制度体系的建设下,我国健康养老保障网络较为完善。但是养老保障的全覆盖与制度的容括性、保障的给付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等仍存在矛盾,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各个主体之间的权责辨析等均有待完善,养老保障应急机制亟待建设[11],老年人各项保障有待落实。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例,首先,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许多地区并未完全覆盖;其次,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不同,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机制、待遇保障、等级评估、服务内容存在差异;再次,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缺乏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法、筹资独立性较差且筹资标准地区差异较大、参保对象不全面、保障对象覆盖面集中在中度失能群体而未把失智及重度失能群体包含在内、等级评估标准不一且客观有效存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障网络的发展,也影响着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有效满足。
(四)健康养老支持的多层次、立体化有待加强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我国老龄化社会治理的模式优势。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治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开展健康养老的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市场和社会参与不充分、个人责任意识和行动尚显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导致健康养老人力资源特别是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护理人才资源缺乏,增加了养老压力;另一方面,多元主体治理合力尚未凸显,居家、社区、机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联动性亦有待加强。
三、路径思考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特别是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已然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养老作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以人口老龄化为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发展健康养老,构建一个能够平衡健康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无疑成为当前及未来在国家治理领域中的重要主题。为此,需要以系统施策为基础、以精准服务为抓手、以全方位保障为后盾、以多方支持为动力,探寻中国特色老龄社会治理“良方”。
(一)系统施策健康养老,靶向发力政策落实
面对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健康养老需求,构建全国性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养老制度,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及法律依据。因而,一方面,要建立全国统一健康养老制度,明确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权益,为健康养老服务在统一标准、主体责任、质量评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人才建设、基本保障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性安排;特别是要建立以“基本健康养老服务+补充健康养老服务”为内容的健康养老服务制度,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服务的均等化与可及性。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工具的研究与制定,推进配套制度的跟进与落实,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政策体系。
(二)坚持立足需求导向,精准供给养老服务
解决新时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与健康养老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精准掌握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然后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普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不同城乡、地区、年龄层次、健康水平的老年群体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探求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为健康养老服务制度的安排与实施、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和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提供现实科学依据。
(三)全面落实养老保障,助推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除制度供给外,健康养老的基本保障对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与供给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为此,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保障网络,强化基本制度保障、基本生活保障,推动包括健康养老服务资金、人员、设施等资源在内的保障的全面提升。同时,要构建统一的能够覆盖全人群的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进一步保障健康养老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在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与平台的立体架构下,通过不断完善健康养老服务的监督评估机制,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老龄社会治理机制,提升老龄治理能力和水平
健康养老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的问题,社会与企业同样应参与其中;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也强调着国家治理与老龄社会治理的“耦合共生”,意味着老龄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必须从国家治理的视域中展开,坚持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当下,在关注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还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因而,需要在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孝老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老龄社会事业,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力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重塑家庭基础功能、引导个人积极主动等举措,形成以多元共治助推健康养老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杜鹏,谢立黎.
以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芬兰老龄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人口学刊,2013,35(06):25-33.
[2]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001).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4]范宪伟. 银发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国情国力,2022(08):47-50.
[5]老龄健康司. 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EB/OL]. [2021-10-28].
www.nhc.gov.cn/lljks/pqt/202210/e09f046ab8f14967b19c3cb5c1d934b5.shtml.
[6]林宝.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N]. 经济日报,2021-02-05(010).
[7]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07):13-29.
[8]张丽艳,段波.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健康养老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22(06):7-11+161.
[9]原新,刘志晓,金牛. 从追赶到超越:中国老龄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之路[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91-99+2.
[10]张翔. 公办养老机构“三步走”改革构想[J]. 中国社会保障,2021(05):40-41.
[11]贾玉娇. 人民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制度质量检验与优化思路[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4):48-5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研究”(编号:19ARK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