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寺庙、寄居与吃肉

(2015-06-04 09:28:44)
标签:

杂谈

   一则有趣史料:唐代寺院功能多多,可当旅馆,可当学校,可当安厝之所,可当戏场。一直有好奇,寄居寺庙者是独立开伙吗?敢不敢吃肉?近观唐代《桂林风土记》,记载某人寄居寺庙,挂熟羊脾导致震雷云云。第一证明寺庙寄居者独立开伙且可食肉,第二,羊肉挂井中保鲜,第一次听说此种保鲜法。

 

《桂林风土记》,唐代后期人莫休符著,是记载桂林风土较早的专书,“开元寺条”云:“隋曰缘化寺,后因纱灯延火烧毁重建。元(玄)宗朝改名开元寺。有前使褚公亲笔写《金刚经》碑,在舍利塔前。西有观音寺井。贞元中,有李氏因左迁寓居僧院。属暑月,以食余熟羊脾悬井中,逡巡雷震暴作,羊肉置于隙地,而烟气薰灼。犬不食,蚁不附。至今僧俗众言井有龙至云。愚以理裁,有异于此。夫龙嗜血食肉,重牢醴。人有享祭,必选良肉、醇酒,洁馔、珍羞,然后精礼。宁有一羊脾而迅雷震之者?盖以伽蓝井中奉献诸佛众僧,而遽以肉味亶污神祈之所,是以不容,乃致雷击去。理必然矣。”

第一,寄居者可能入伙,也可以独立开伙。还有其他史料证明有寄居寺庙者喝酒的,自梁武帝断酒肉令以来,中国僧人起码从戒律上已经摒弃了酒肉,但看来寺庙对寄居者生活习惯没有太多干涉。

第二,时值暑热,肉挂在井中做什么呢?估计是为了利用井中的低温来保持新鲜。这种保鲜方式也是很有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