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小国学》2025年9期发《太守智断缣布案》
(2025-09-09 14:22:17)太守智断缣布案
《风俗通义·折当》记载:薛宣,字赣君,西汉成帝时期的丞相,以用法公平,断案如神著称。在他任职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教令为则,赏罚分明,深受老百姓敬重。
公元前33年,汉成帝刘骜即位,命薛宣出任临淮太守。上任没多久,有一天,一个农人拿着缣(古代一种丝织品的名称,本义是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比较细密,有着防水的功效,后来人们将密不透水的袋子叫作“缣袋”),准备前往临淮郡治所在地徐县的集市上去卖。不料走到半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农人急忙将缣打开,披在身上挡雨。
此时,一个路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想和农人一起披缣挡雨。出于好心,农人想也没想便同意了那个路人的请求,两人于是一起披缣赶路。
时间不长雨停了下来,让卖缣布的农人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搭“顺风缣”的路人不仅没有感谢自己,反而一口咬定缣是他的。农人又急又恼,很快便和对方争执起来。争执不下,两人最后闹到了官府那里。当时,薛宣正在府里办公,看到两人争得面红耳赤,都说缣是自己的,而且还都说得头头是道。
令人惊讶的是,薛宣并没有询问具体原由,只是命令手下拿来一把剪刀,不由分说,将那块缣布一剪两半,最后一人一半分完了事。
在场的人看后全都大失所望,看来薛太守并不像传说的那样英明能干,断起案来也如此糊涂!面对众人的摇头叹息,薛宣没有作过多地解释,只是命令那两个打官司的人赶紧拿了自己的缣布走人。
待两人走出没多久,薛宣随即叫来一名手下,让他暗中跟踪那两个人,同时观察两人拿到缣布的反应。时间不长,派去的人回来禀报,那个路人拿到缣布后喜形于色,急急赶路;而那个农人则十分伤心,步履沉重,喊冤不止。
薛宣听后,立即派人将那个幸灾乐祸的路人抓起来。路人知道无法再隐瞒,只好当场认罪,并赔偿了那个农人一匹缣布。值得一提的是,“薛宣断缣”的故事还被收入我国最早的法学案例著作《折狱龟鉴》一书中。
一个英明的执法者,懂得天下之事只有以公理判断是非,决不可以执著于一定要抑强或扶弱,只要心平气和,以是非论是非,处理起来就不会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