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林》国学版3期发《韩愈不遇》

(2025-02-26 14:33:46)
韩愈不遇
唐德宗贞元末年,牛僧孺以举子身份,从老家甘肃灵台前往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按照当时的科考风俗,应试的举子只有经过名流的举荐或夸赞,才有被选中的可能。
牛僧孺家境贫寒,抵达长安后,既没有钱拉关系走后门,也没有熟人提携帮衬,思来想去,他决定拿着自己的文章向当时的文坛领袖、在朝廷担任监察御史的韩愈请教。不料过去之后,韩愈家门紧锁访诗人不遇。于是,牛僧孺又转道拜访韩愈的学生皇甫湜。让他喜出望外的是,韩愈恰好也在那里。
牛僧孺说明来意后,恭恭敬敬地递上自己写得文章请二人过目。韩愈和皇甫湜并没有因为牛僧孺的寂寂无名而冷眼相待,反而一边热情地邀请牛僧孺上座,一边打开他的文卷准备阅读。当看到卷首文为《说乐》(论述音乐的文章)时,两人不由自主地同声夸赞了一句“好文!”。
韩愈没有再往下看文章内容,而是直接问牛僧孺:“你说说看,拍板是怎么回事?”牛僧孺回答: “是乐句。” 韩愈听罢大喜,再次肯定道:“你这一定是高水平的文章,真是难得的可塑之才!”看到师生二人对自己的文章大加赞赏,牛僧孺一直悬着的心才逐渐放松下来,同时也对他们的谦逊和热情感动不已。
在闲聊中,当韩愈得知牛僧孺刚到长安,还没有找到落脚的地方时,便建议他去寺院居住,那里安静也方便读书。牛僧孺按照韩愈的指点,在租好房后又上门答谢。临分手时,韩愈对牛僧孺说:“我替你想好了,明天你可去长安城南的青龙寺游玩,一定要到傍晚时再回来。”
牛僧孺虽不明其意,不过,第二天他遵守承诺前往青龙寺。等牛僧孺外出后,韩愈和皇甫湜故意前往他的住处拜访。牛僧孺当然不在家,于是,韩愈特意在其房门上写道:“韩愈、皇甫湜同访牛僧孺,不遇。”
此事第二天便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一连多日,长安城的众多名人都前往牛僧孺门前观看韩愈的题字,牛僧孺的名气也随之大增。事实证明韩愈确实没有看走眼,牛僧孺后来成为晚唐著名政治家,两朝宰相。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如果一生中能遇到像韩愈那样爱才惜才的伯乐,实乃人生之大幸。当然,前提是你要拥有被伯乐赏识的才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