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15期发《沈从文的严谨》
(2023-10-10 15:42:18)沈从文的严谨
黄能馥,1927年出生于浙江义乌,被称为“中国服饰文化研究”三大专家之一,也是沈从文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正是在沈从文的悉心教导下,黄能馥改掉了平日粗心大意的毛病。
黄能馥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时,有一天,《历史小丛书》编委会找到学校,希望学校能与他们合作,写一本关于服饰研究方面的文章。学校领导想到黄能馥平日喜欢写字,文笔也不错,于是便将此事交由他负责。
因为是第一次写书,黄能馥没有一点经验,便去考古研究所的图书馆里找了一些材料回来,最后加工成一篇稿子。文章写出来以后,黄能馥不知写得好与坏,便拿去给在此任教的沈从文把关。沈从文接过文章后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不禁皱起了眉头,顺手在其中的一段话后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还在旁边批注“谁说的?”
黄能馥走上前一看,那段自己当时写的“据说……”怎么、怎么的话。因为第一次写书,黄能馥也不知道要有根有据,所以就用了“据说”。看到沈从文的批注后,黄能馥一时回答不上来,羞愧的满脸通红。
这时,沈从文放下手中的笔,非常严肃地对黄能馥说:“写历史稿子怎能如此马虎,更不能随便用没有根据的话语!你要么是什么书上什么根据,要么出土的什么东西是什么根据,没有根据的‘据说’,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看得出,在学术研究方面,沈从文眼里是揉不得一点点沙子。正是在沈从文的严厉教导下,让黄能馥懂得了如何正确对待写作之事。他说沈先生那天的批评,是对自己一辈子的教诲,后来在作文时他再也不敢随便乱写。
《荀子·修身》里的有句名言:“君子隆师而亲友。”人际交往中,品德高尚之人,都懂得尊敬老师并和善对待朋友。平日里,遇到真心帮助你的良师益友,一定要倍加珍惜。与良师益友同行,此生不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