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15期发《金克木的履历表》
(2023-10-10 15:50:56)金克木的履历表
自学成才的金克木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一生著作等身。虽然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成就,但他自身所展现出的,却是令人敬佩的谦逊和低调,不图任何虚名。
1935年,经朋友介绍,只有小学文凭的金克木开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零工。当时,渴望读书的他抓住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遍览报刊,广交朋友,同时还学会了多种语言。3年后,因为精通多门外语又擅长写作,金克木被香港《立报》聘为国际新闻编辑。
全面抗战取得胜利后,金克木经友人吴宓介绍,应聘至武汉大学哲学系,主讲印度哲学史和梵文,自此开始了自己的“为师时代”。由于金克木上课幽默风趣,引经据典,颇受学生们的欢迎,很快名气也越来越大。
这时,北京大学看中金克木的才学和人品,多次表达了想请他北上任教的愿望。几经思考,金克木最终于1948年7月离开武汉大学,前往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从而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北京大学教授生涯。在北京大学,金克木的声望有增无减,以至于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同时还与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一直到晚年,在填写履历表上学历一栏时,金克木都还一丝不苟地写上“安徽省寿县第一小学毕业”。当时有人不解在问:“其实以您的资历,完全可以写上‘北大教授’的职务。如果写上小学毕业,面子上不觉得难堪吗?”
然而,金克木则掷地有声地回答:“这种面子上的事情根本不用在意,更不要为名声所累。对我来说,用心教好书,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才是我这一生不懈地追求。”金克木发自肺腑的一番话,令众人无不拍手叫好。
现实生活中,做事遵从本心,甘为人梯,在培养人才的道理上无怨无悔,这才是最令人值得敬佩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