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青年》8期发《蒋廷黻公正无私》
(2023-09-25 14:06:52)蒋廷黻公正无私
蒋廷黻(1895-1965),字绶章,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外交家,代表作有《蒋廷黻选集》《中国近代史》等。蒋廷黻做事一贯严谨认真,恪守职责,用朋友的话说,“眼里揉不进一点沙子”。
1923年,蒋廷黻在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国内,先是接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聘请,前往南开任历史学教授。后来,他又前往清华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到了1932年,国民党中央执委陈果夫出于“生财”之目的,提出了一个颇为荒唐的提案:建议十年内停办高等学校的文、法及艺术专业,将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培养农、工、医方面的人才。陈果夫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太穷,要尽快增加经济收入。陈果夫的提案虽然引起各界极大的震惊,但由于他位高权重,大家只能敢怒不敢言。
蒋廷黻得知后,冒着当时被清华大学开除的风险,第一时间怒批了陈果夫的这个提案。他言辞激烈地表示:“中国确实很穷,确实应该尽快提高收入。但停办这几个专业,就能改变中国穷困的状况吗?”蒋廷黻提醒人们,大学开设课程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和社会的需要,无论何时何地,人们了解研究制度、人类历史、文化来源及变迁的渴求都在。如果停办,“只能使教育乃至国家陷入混乱之中”。蒋廷黻的言论一出,立引起来一片叫好之声。不过,他也顿时处于舆论的漩涡中,大家都替他的前途担忧。
不过,蒋廷黻却淡定地表示:“没有什么人的言论是不可反驳和批判的,我只是做了一件其他人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如果有关方面认为不妥,尽管来找我谈话。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噤若寒蝉,我也只是想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表达出来。”蒋廷黻的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令人起敬。
到了1935年,蒋廷黻弃学从政,开始担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有一天,伯父的儿子、也是蒋廷黻的堂哥找到他,想让堂弟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谁知,蒋廷黻当时想也没想便拒绝道:“如果你家庭困难需要资助,我愿意竭尽全力去帮助你。但我不能以权谋私,如果给你开了这个先河,那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找我“开后门”,我不能这样做!”
听了蒋廷黻的一番话后,堂哥非常生气,同时振振有词地说:“想当初我的父亲如何省吃俭用地帮助你,你不但不报恩,反而如此的‘忘恩负义’!”
蒋廷黻听后长长地叹息一声,随后耐心地对堂哥说:“伯父对我的关怀我没齿难忘,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报答他。但还是那句话,我希望从自己担任公职开始,就没有任何亲戚凭借我的力量获得任何官职!这是做人的原则问题!”堂哥看到蒋廷黻竟然如此的执拗,最后也只能悻悻地离去。
宁愿自己名声受到玷污,也不为自己的亲戚“开后门”,蒋廷黻所体现出来的,正是那种公正无私和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前一篇:发《收废品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