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精粹》2022年5期发《金岳霖的“钉子精神”》
(2022-06-10 16:35:19)金岳霖的“钉子精神”
岳霖(1895年-1984年),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等著作。金岳霖在治学方面非常严谨,一点出不马虎,他曾将几十万字的《知识论》一书一连写了两遍,令人非常敬佩。
《知识论》是金岳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当时,除了正常的工作以外,金岳霖将所有的剩余时间全都花在了写作《知识论》上面。那时恰好处于抗战时期,每天日军的炮声震天响,许多人都因为担心安全而惴惴不安,可金岳霖却镇静自若,安然不动地坐在书桌前搞他的创作,颇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书来写”的圣贤范儿。
在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将《知识论》写完后,金岳霖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一天,他拿出书稿想要修改时,忽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彻了昆明城。金岳霖赶紧用一块布将书稿包好,带着心爱的书稿跟随同事跑到北边的蛇山躲避。当时因为人太多,金岳霖担心书稿丢失,便席地坐在了书稿上。几个钟头过后警报解除,金岳霖连忙起身往回走,竟然将垫座的书稿遗忘在了蛇山上。等他想起来赶紧回头找时,却发现书稿早已不见踪影,别提金岳霖当时有多么伤心难过了。伤心过后,他暗暗发誓,打算将书稿再重新写一遍。
此事若是换成其他人,可能会放弃重写那几十万字的打算,毕竟那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然而,金岳霖却一点也没想到退缩,他又像当初那样,像“钉子”一样坐在书桌前,又没日没夜地写了起来。有好几次,因为长期写字眼睛患疾,众亲友劝他不要再坚持下来,可金岳霖却若无其事的摇摇头表示:“身体并没啥大碍,大家不要担心我。”最终,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再次完成这部令人钦敬的文学著作。
后来,在谈起当初重写这本书时,金岳霖曾无限感慨地说:“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也是我花费精力最多、费时最长的一本书,不过还好,最终将它顺利地写完了,期间经历的艰辛和痛苦,也许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金岳霖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听后无不唏嘘。
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轻易地唾手可得,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而金岳霖克服重重困难,前前后后将书稿写了两遍,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确实值得每个人赞叹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