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洧仪中医师
朱洧仪中医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7
  • 关注人气: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油鸡VS姜母鸭

(2013-07-27 16:24:06)
标签:

麻油鸡

姜母鸭

月子餐

进补

健康

分类: 中医师的营养学

麻油鸡VS姜母鸭

http://s9/bmiddle/b3476d1bgx6BnXIbebK58&690

 

鸡肉和鸭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两种禽肉类食材,不仅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等,而且也是食疗进补的良好食材之一。

在台湾非常有名的两道滋补佳肴,包括了麻油鸡和姜母鸭,尤其适合体弱多病、久病不愈之人食用,也经常作为产妇的月子餐出现。作为历史悠久的两道名肴,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北方人进补多用鸭,南方人则以鸡为进补首选,出现了这样的分歧,我想我们可以通过从营养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二者的共同点与区别,从而说明进补时是否需要有所选择。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鸡肉与鸭肉的营养价值。

1.鸡肉:鸡肉的蛋白质含量是畜禽肉类中比较高的,且其肪的含量也相对是较低的。而且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胆碱、磷脂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对于儿童大脑发育,以及成人的记忆力等,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鸡肉相较于畜肉类食物,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且其维生素A的含量也相对畜肉来比而较高。另外,鸡肉也还含有维生素B1B2CE以及烟酸。

由于现今社会对鸡肉的大量需求,导致以天然饲料饲养或者放养的机会大大减少,鸡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从前有所升高,而蛋白质含量则逐渐减少。因此在食用鸡肉时,要考虑到适量食用!

中医认为,鸡肉味甘,性微温,人脾、胃、肝经,具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益精添髓之效。

2.鸭肉:鸭肉可食部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25%,由于鸭肉蛋白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而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则味道越鲜美,所以鸭肉味美。鸭肉含有的脂肪比鸡肉稍多,但还是比畜肉类食物少,且其脂肪分布均匀,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较利于人体消化。

鸭肉的营养中,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为多,适量食用,则B族维生素对于预防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具有很好的辅助食疗作用;而维生素E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的功效。

中医认为,味甘,性寒,入肺、胃、肾经,有滋阴养胃、补肾利水、清虚劳热、消肿止痢、止咳化痰等作用。鸭肉性偏寒,故在制作菜肴时,鸭肉经常会配合生姜、当归、板栗等偏于温热性质的食材、药材同煮,减少鸭肉的寒凉之性,这样有利于在饮食上吸收鸭肉的滋补功效。

从上面的营养分析来看,鸡肉与鸭肉的营养,在脂肪的含量上,虽然鸭肉比鸡肉多些,但其脂肪分布较为均匀,且现代养殖鸡的脂肪含量也在升高。两种禽肉所含维生素的种类差不多,但鸡肉所含维生素A含量较多,而鸭肉所含B族维生素偏高。因此在营养成分的分析上,鸡肉与鸭肉的营养差距并不算大,而主要可以从鸡肉和鸭肉的中医营养角度来分析。鸡和鸭的生活方式主要区别就在于一个生活于陆地上,而鸭生活在水陆之中,故鸡肉偏温,而鸭肉偏寒,且鸡肉偏于温补,鸭肉偏于滋阴。

http://s7/mw690/b3476d1bgx6BnXWPjAaf6&690

再来,我们看看麻油鸡和姜母鸭的组成食材。

麻油鸡主要是鸡肉、生姜、麻油,而姜母鸭是鸭肉、生姜(最好是老姜)、麻油,因生姜性温,有驱寒开胃的功效,而麻油性偏凉,润燥解毒、润肠通便之效。也就是说,二道佳肴的营养区别还是在于鸡肉与鸭肉本身。然而,添加了生姜炒制过的鸭肉,其寒凉之性已经有所减低,因此,在选择麻油鸡和姜母鸭的时候,体质偏于寒凉之人,可多些选择麻油鸡温润滋补,而体质偏于凉燥而体弱之人,则可多选择姜母鸭养阴清补。

如此也就可以解释,在北方较为燥的气候条件中,多选择鸭肉为进补食材能够起到滋阴清虚热的作用;而南方多寒湿,以鸡肉为进补食材,则能有效散寒去湿,这都深刻体现了我国深刻的饮食文化含义。

 

朱洧仪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