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练球感受 |
早饭后,我准备做杏酱,冰糖的袋子是开口的,周会计撕开的。
一般周会计决计不会用剪刀剪开口袋,而我妈是决计不会不用剪刀剪开口袋。
我是介于两者之间,着急时,用手撕开,平时都用剪刀。
以后我肯定是向我妈靠近。
八点十分到练习果岭,和周会计比赛切杆。
我和他说,必须一个球就换个地方。
周会计不同意,说三颗球换一个地方。
我之所以要建议一颗球换一个地方,因为这样我的赢率大。
因为我要赢他是要赢在我的认真上。
周会计切球是凭手感,我是凭实际距离。
如果一个点切多了,他的手感来了,我的赢率就小了。
只有一颗球的情况下,我的认真有可能赢他。
那天第二洞切球,我问他,到旗杆多少码?
他说8码。
我说那落点切多少?他手一指,说那块区域。
我说那块地方才是8码,到旗杆是12码。
他说,码数和他没有关系,他只切那一块地方。
我说那一块地方的距离呢?
他说他不管距离,切到那个地方是手感的事情。
我真晕了,我说那要是一个孩子跟你学球,
你就这么告诉他,码数没关系,你就切到那个地方。
这行吗?
练习果岭切了七次,是按照他的每个地方切三颗球来进行的。
每个人轮流选地方。两个人总杆打平。
打垫快结束时,我俩又为这个距离搅上了。
我说你切30码,40码,50码,60码。
他说他不管距离,他就切到他选中的那块地方。
我说那你的上杆高度呢?
他说那个距离就是这个上杆高度。
我说那你心中的距离和上杆高度是匹配了,
那你就是有距离的。
他说,切杆就是切到那块地方,谁管距离。
我懵了。我说你讲道理和逻辑吗?
我说你这样我就不让你教我了。
与这一样的还有推杆,他说推杆是艺术。
推杆是艺术我不否认,但是更是技术,而技术肯定是需要数据的。
所以,我每次推杆都要知道坡度,距离码数。
周会计从不管这些,他以艺术来处理,不管距离,看一眼。
我说那你看一眼,不是看距离吗?
而我必须要知道距离来匹配推杆的上杆高度。
我切杆是这样进行的:
坡度,距离,果岭速度,然后选杆,选落点距离。
30码到旗杆,用52度和60度的落点距离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60度,果岭速度不一样,落点距离也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落点距离,切入时的杆面角度不一样,滚点也是不一样的。
而这一切,都是在我切球前要考虑的。
这事就不再说了,没法说。
我需要的是赢,赢就说明问题。
我还需要排除干扰。
因为他推杆,从不摆线,而我需要摆线。
这样我会着急,我必须按我的节奏来。
该摆线就必须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