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本侯根/伍兹/汤姆沃森/老米 |

顶点转换
上杆顶点的转换很关键,掌握好时机的转换才能把蓄积的力量正确释放。虽然转换是瞬间发生的事情,保持顶点前后同样的速度对实现上下杆的转换很重要。上下杆的转换其实是身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相向分离来造就一个完美的挥杆。
站位正确,握杆轻松,上杆充分,这样球手会感到左背侧身体直到胯部的拉紧,想象自己是在一个啤酒桶里转身,不要侧移。

上杆快到了顶点,当身体上半身还在继续上杆,身体下半身胯部却已经开始往目标方向移动了。也就是说左脚后跟踩地时,上半身的肩膀还在继续拧紧,这就是我要说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分离。

我从来不去想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分离是如何实现的。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告诉我收杆时我的皮带扣要对着目标,我遵此而行,我胯部的转动加速,分离就自然实现了。

很多业余球手和缺乏距离的球手上半身下杆过于激烈,肩膀过早向目标打开,导致手臂以outside-in的路径下杆,结果是拉左或拉右。我总是建议业余球手不要急遽下杆。
在顶点前后,也就是转换的前后,上杆下杆的速度是一致的。厄尼艾尔斯的顶点转换堪称完美,节奏很明快。在他看似慵懒的动作中,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相向分离清晰可见。
这个运动相向分离实际上增加了身体的扭力,增加了力量的蓄积。在需要用胯部来提高手臂力量的运动中,都可见这种分离,如网球和棒球。这个非常关键。
伟大的棒球运动员泰德威廉姆斯和我们的本侯根都提到这一点。侯根的挥杆继承者吉姆哈代说他听到过这两位伟大的运动员谈论这个事情,威廉姆斯在他的书中称之为力量的“hip cock”。侯根在他那本著名的五堂课书中也说:

上杆是肩膀带动胯部,下杆则是胯部带动肩膀。但是这里有个分离的时间节点问题,如果配合不好,胯部转的过快,那么滞后的双臂就会造成杆面打开。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
缺乏练习的业余球手很难找准分离时机,但是至少我们应该明白是胯启动了下杆,更确定地说是左胯,但急遽转身下杆是不可取的。
*** 复习
左胯——目标方向的移动,左脚后跟踩地。
左肩——留在挥杆平面内,不要拽杆。
释放——击球的力量来自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