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论》-作者:苏轼
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
离间了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
2、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物品
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会生虫;人必定先存了疑心,然后谗言才会乘虚
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3、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
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
侯因此而服从;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非但不是他的主意;
他可能还力劝而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
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留侯论》作者:苏轼
1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
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一般人被侮辱,会拔剑而起,
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被称勇敢。真正堪称大勇的人,遇到突发情形而不会
惊慌,无故受侮辱而不冒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2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末可乘:来势凶猛的,需要暂时避开,过一阵子,再
有所图谋。
3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
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张良如能忍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而成就大功业。
4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楚庄王攻打
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
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5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有报仇雪耻的大志,却不能屈己下人
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6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汉高祖之所以成
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