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政收支吃紧关联体制制度改革

(2019-07-18 11:24:17)
标签:

杂谈

〖表面上我关心的是北京市财政乃至国家财政运行状态,根本的还是关心背后的执政成本,以及由此而来国家大力推进的体制制度改革进程〗
       因为财政收支每年都要向人大报告,接受代表审议和质询,而不会像工业用电量一样,具有一定的涉密性,所以,借前天为北京市财政局数百名工作人员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辅导课的机会,简单了解了北京市财政收支状态,因为这背后蕴含着许多重要元素。
       仅仅讲财政收支本身,我们已经从媒体披露中得知北京财政“吃紧”,国家财政也“吃紧”,这也是北京市政府和中央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过紧日子”的重要原因。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血脉,财政收支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和政治要素。比如,很多年前所讲的“吃饭财政”,指的就是吃财政饭的人员数量庞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后来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不再突出,当下矛盾又突出出来,一定反映和折射出一些必须关注的矛盾和问题。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仍然向好,比如,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包括今年上半年GDP总量45万亿,经济增长率6.3%,两个数据都让世界羡慕不已的情况下,却出现了财政吃紧的问题呢?因为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开源尚需努力。建设和民生需要用钱,国防维稳需要用钱,援外承担大国责任需要用钱,并且这些都是刚需,且增速飞快,如此自然导致“钱紧”。
       其实,这里更让人关心的还是执政成本如何伴随体制改革实现下降的问题。我强调执政成本而不是惯常的行政成本、社会成本、生活成本,在于这一点带有根本性,因为这个成本背后是政治制度设计和执政理念。比如,两套班子、三套班子而来的成本。维护若干统一或一致性而来的成本……,等等。
       成本对企业重要,对政府行政重要,因为行政成本最终要转嫁到生产部门,如果成本过高,就会导致企业外迁,而维系行政运行的刚需不会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程度,就是不堪重负的企业外迁,倘若外迁量超过新开工企业,那么空额就要摊到剩下企业头上,如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至于对党执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这会带来人们对体制制度的怀疑,抑或影响着民众的认同度和信仰信念。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在维护现有政治制度,也就是发挥制度优势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有效降低成本,这是个根本性重大问题,甚至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