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观众,我无权选择电影的拍摄者,但我有权选择看哪一类和哪一部电影,并且愿意接受感动。
上次在电影院观看《芳华》,几度向妻子索要纸巾,因为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勾起自己的芳华,特别是那场被刻意遗忘的战争的场景,更勾起自己的参战记忆。因为真切,也因为心情复杂,而深感灵魂受到触动。或许这属于“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管谁拍,都因触景生情,而让我与那些有类似经历的人感动和自我感动。
这一次预作被感动的准备,而且是准备一包纸巾,并非因为长津湖之战“改写世界历史”,也非我一再倡导多拍“外战”片,愿意被民族对决中的英雄感动,主要还是志愿军在那场战役战斗中,把信仰信念的力量张扬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而让人产生荡气回肠之感。
如果说中国军人伟大,中国精神伟大,在精神上彻底压倒敌人。所谓美军“钢多气少”,我军“钢少气多,气吞山河”,长津湖之战是一个范例,也是一个指标。
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做“军人核心价值观”节目时,我就对主持人说,长津湖之战中发生的故事,不敢带着感情回忆,承受不了。主持人一定要我讲两个故事,故事还没讲完,热泪横流。
后来演讲得多了,开始平和下来,但听众不平和,许多人因其间的故事所感动,常含着眼泪和我交流,可以说从中学生到大学校长,很多人为英勇的志愿军感动得热流盈眶。
该战役战斗由9兵团承担,因为紧急入朝,后勤跟不上,入朝第一天就冻伤近千,八九天时间吃不到一口热饭,三天口粮,到最后几口炒面时便舍不得吃,等发起冲锋前吞下肚子补充热量。彭德怀向中央军委汇报时说,“朝鲜的艰苦程度,超过了井冈山时期。”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打赢了“改变世界历史的”长津湖之战。作战中许多故事极具感染力、感动力。9兵团司令宋时轮向中央军委和志司汇报的报告中讲到这样的故事。有一个连队乘夜抵近潜伏,第二天黎明,冲锋号吹响,没有一个人跃起,近前一看,全连人全部冻死,死前仍保持冲锋队形。还有一个连队除了一个掉队的士兵和一个送通知的通信员,也是全连人全部冻死。有一个守山头的部队打到仅剩60多个人,炮弹炸起的冰雪空中融化后落到身上,寒风一吹,迅速结冰,结果人的眼睛和嘴吧在动,但人被冻在地上,救援的人用铁锹挖出一个个冰疙瘩。
据统计,该战役战斗中,9兵团冻死冻伤达3万之多,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后来宋时轮回国,在鸭禄江边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抬头来,已是泪流满面。
包括对手也为之敬服。美军就讲,参加过二战,对德对日作战,进攻过太平洋上的瓜岛和冲绳,对德军日军的牺牲精神已经为之震憾,但相比较中国军人,仍然无法比拟。中国的军人,面对美军炙烈的火网,就像不在意似的,等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前进,还有第三波,第四波……。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这大概不是因为命令和纪律,一定是为了信仰。他们信仰共产主义,憎恶帝国主义,相信战争是正义的,这已经进入思想的深处,不,已经渗入骨髓。
志愿军因信仰信念而来的精神力量,对当下中国有极强的关照和启示。
愿冯小刚以心灵感知那个时代,那场战争,那批直扑死亡的军人。为当代人提供一场思想的盛宴和精神洗礼。
我和很多人期待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