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9日,四川盘江大桥在维修加固后不到5天,即遭遇洪峰而垮塌,致5车坠河,6人失踪(也有说6车坠河,5人死亡,7人失踪的,无法确证)。事发当天,江油市有关部门宣称:此次洪峰乃50年一遇,且含沙量大,冲击力强,故大桥垮塌系自然灾害所致(大意)。对于这种说法,笔者曾于次日发文表示怀疑。认为:这么快就将桥梁垮塌的原因归于天灾为时尚早,因为这需要相当的时间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和科学分析。在此之前,不能妄下结论,尤其是不能过早排除“人祸”因素。
近日,在最高检挂牌督办下,四川检察院会同绵阳检察院组成的工作组,经过几个月努力,终于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结果不幸被我言中:经调查:该桥修复加固工程存在借牌中标,非法分包,无证施工,监管不到位,未按规定验收,未按图纸施工,施工偷工减料等问题。
据说,这项维修加固工程仅公开的费用就达500多万,结果不到5天就付之东流。绵阳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处长周兴等10人因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受贿,行贿等犯罪行为被立案审查,其中7名官员,涉及交通,城建,地税,经济开发区等部门。
其实,这样的事并不算什么新闻,我们早已经司空见惯。以往的事例告诉我们:多数安全事故背后都有“人祸”因素,我只是感到奇怪:这点“常识”可以说尽人皆知,何以当地有关部门那么匆忙宣布事故原因属自然灾害?宣布和授权宣布的官员们是怎么想的?是出于无知,自信,还是别的什么?他们应不应该为自己的“乌龙”言论负点责任?
有道是:乱世用重典,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如果每个公共设施安全事故之后,都像这次这么重视,严查到底,或许,“桥脆脆”,“桥之殇”将有希望很快成为历史。
下面是我当初发的博文。不是我有先见之明,实在是有关部门的“乌龙”结论有点低级。
四川连日暴雨,境内有三座桥梁被洪水冲垮。其中,江油盘江大桥上个月刚刚维修加固好即被冲垮。据报道:截至目前有5辆车坠河,6人失踪。这意味着至少六个家庭从此陷入失去亲人的痛苦,意味着当地的交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不出所料,当地有关部门还是把事故原因归于天灾。事故当天,当地就宣布事故是因此次洪水泥沙含量大,冲刷力强,属自然灾害。但我总觉得结论下的有些为时过早,毕竟,事故原因需科学论证,是个复杂过程。天灾毫无疑问是重要原因,但是不是全部原因?背后有无“人祸”?目前尚不能定论,要有定论,恐怕需待时日。
这座桥据说建于1969年,用了几十年了。经验告诉我们:那个年代,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方面的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后来的定期检测和养护有没有问题?既然大桥刚刚维修加固,那么维修加固的内容是什么?桥梁一冲即垮,之前应有征兆,有没有发现?有没有采取措施?而且我们注意到:垮塌时既然有车辆通行,说明洪水并未漫过桥面,只是冲击桥墩,视频画面也证明了这点。但能经的起风浪和泥沙难道不是对桥墩的基本要求吗?
联想到去年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时,全国掀起一股关于“桥脆脆”和“桥之殇”的热议。有人统计:从2007年-2012年5年间,全国有名的桥梁垮塌就达15起,造成141人死亡,111人受伤,18人失踪。最典型如2007年湖南凤凰沱江大桥垮塌,造成64人遇难22人受伤;2010年河南栾川伊河大桥垮塌53人遇难,13人受伤。
这15座桥,只有3座使用年限超过15年。有的垮塌时通车不到一年,有的刚刚建好即将验收,甚至有的垮塌时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
这些桥的垮塌有车辆超载造成的,有设计标准不够或设计有问题,有施工偷工减料的问题,有“献礼”工程的情况,有监理渎职的问题,有虚假验收的问题。但我想,不管什么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祸”。
实际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只要狠抓质量,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消除“人祸”,造一座相对结实的桥并不难。即使桥梁使用年久,强度下降,如果能定期检测和维修应不至于造成事故,退一万步,即使桥梁已经“老旧”的无法维修,如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预警等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人员伤亡。
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累计被油轮等撞击了70多次,仍然岿然不动。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据说许世友将军调来100辆坦克试验大桥质量。现在大桥的通行量已超过当初设计的很多倍。虽然有些不堪重负,但也没有说垮就垮。原来能做好,现在没有理由做不好。
还想起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故事:2007年,上海市政管理局收到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信函,这家公司是上海外白渡桥的当初的设计单位。信函大意:外白渡桥设计寿命100年,现已到期,请检修水下木桩基础混净土桥台和什么什么的(专业术语,说不准)。也许,我们所缺的正是这份“较真”和“严谨”。
桥梁如此脆弱,引无数人车竟坠河。接二连三的垮塌,往小了说,造成交通不畅,往大了说,造成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往更大的说遇到战时会危及国防安全,再往更大的说也加重了我们的信任危机。因此,桥梁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建议:
一,提高设计标准。特别是设计寿命要长,承载能力要预留充分的空间,尽可能一劳永逸。
二,提高桥梁施工单位的准入门槛。
三,聘请外国或外地专家团队验收。建立国外及全国专家库。验收时,随机抽选。
四,引进先进的检测手段,定期对桥梁进行体检和维修。
五,建立健全桥梁档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人,验收人应对桥梁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希望:桥之殇,可以休矣。
正所谓:
大桥之殇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江油昨夜又洪峰,几多人车不幸坠河中。
惊涛骇浪犹拍岸,只是桥不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盘江之水向东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