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沸沸扬扬的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面:自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语分值从150分降至100分,而语文分值从150分上调至180分。此前,江苏,山东,上海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以弱化英语为核心内容的教改方案。这标志着英语开始被拉下至高无上的神坛。我认为这是明智之举,对此双手赞成。可以说这是越改越好的改革,是真正的改革。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英语就是必考科目。而且多年来,其所占分值一直和语文,数学并驾齐驱。以此为驱动,作为中国学生的整个学生生涯都与英语(外语)不离不弃。为了考上理想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很多孩子被迫报了各种课外英语辅导班。英语是门语言,由中国人在中国教中国人学习外国语言,其难度可想而知,显然会事倍功半。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学习外语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除了少数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可以得心应手外,多数孩子都“望英兴叹”,有的甚至对其“恨之入骨”。这极大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挫伤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多学生其他方面都很优秀,但就因英语不好,就无法进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很多人因为英语缺乏天赋而导致其他方面的天赋被无情扼杀。
更有甚者,有很多跟英语丝毫不沾边的专业评职称都要求英语过关。前些年,据说某地评职称,考古专业,中医专业等都要求考英语,这有点类似于前几年某地计生官员出国考察学习。我们的法律顾问,论法律知识,对法条的理解和司法实践经验无可挑剔,已是本地知名律师。但就因英语不过关,而无法考取研究生,无法在学业上再进一步。
诚然,英语很重要,多掌握一门外语总归是件好事。对将来的工作会提供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英语并没有那么重要。英语只是一门外国语言而已。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学的好固然好,学不好并不怎么影响生活和工作。事实上,我们学了一辈子英语,却往往因在工作和生活中“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束之高阁,久而久之会荒而废之。而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表达的是否清楚,沟通的是否顺畅,理解的是否透彻主要看语文水平。数学则是各学科的基础,而且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英语分值设置的那么高,把其重要性提到同语文和数学相提并论的高度,显然不科学。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一个人要想成才,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相对英语,还有更需要学的知识。但学生时代就那么长,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用在英语的时间,精力多,势必挤占其他更该学的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习也应该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分出轻重缓急,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舍熊掌而取鱼。
放眼世界,好像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对别国语言那么热衷,看得那么重。其热情,所花的精力甚至超过了母语的学习。几乎是全民族的,贯穿整个学生生涯的学习。其背后不排除有赶时髦和崇洋媚外的因素。
试想,中国人花那么多时间去学美国话,而美国人用这个时间学更有用的东西,我们怎么和他们竞争?
二,英语不该这么学。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其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才能事半功倍。英语是一门语言,属工具学科,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只有合适的语言环境才可能有高的学习效率。而像这种“中国人在中国,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教中国人学习英国话”的语言学习方式,古今中外,未有二例,这种方式学英语,其效率,结果可想而知。而且英语老师的水平本来就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老师发音不标准,而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日后很难改,因此,英语教学中,误人子弟的事屡见不鲜。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毕竟是少数,留在国内的很多岗位实际也用不上英语,久而久之就会忘得差不多。实际上,好多人的英语都是白学了。有统计说:学了这么多年英语,最后真正能做到流利表达,无障碍沟通的只有5%。因此,花这么多时间学英语得不偿失,纯属浪费时间。
笔者前后上了18年学。字母,音标,语法,句型,时态学了一大堆,单词和词组也背了不少,每次考试都差不多都能考前几名,最后几年英语分成精读,泛读,口语,其中口语老师是加拿大人。可以说,从小学到研究生,英语是唯一一门一直在学的课目。估算一下,整个学生生涯,用在英语的时间,差不多要占30%以上。即便如此,好像这些“英语”就是考试有用。工作后,偶尔也接触外国人,起初遇到非英语国家的外国人,连说带比划还能简单交流,但遇到美国人英国人则根本跟不上,因为我们学了那么多他们的语法,但他们自己却好像不怎么用,双方说的似乎不是一种英语,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One
world,One dream",中文意思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有相当长时间认为翻译的不对,总认为应该是"The same
world,The same
dream",后有高手说我是中国式英语,我才将信将疑的作罢。用进废退,慢慢的我的英语因为长期不用也就忘了差不多。
毫无疑问,学过英语和没学过是不一样的,起码可以看看简单资料。但是,现在想来,这点作用,并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与其这样,还不如匀点时间学学古汉语,也好多了解了解我们几千年的华夏文明。
尽管降低英语分重对少数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是个利空,也会因此遭到一些人的竭力反对,甚至有人会说是瞎折腾。但从客观角度看,为多数学生计,为教育大局计,我赞同北京等地适度弱化英语的改革举措。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