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境(散文)
标签:
王者之境该文选自鹏鸣散文集《人间仙境喀拉峻》一书 |
分类: 散文随笔 |
喀拉峻草原是西天山向伊犁河谷过渡的地带,海拔在2000—3600米之间,属于高山五花草甸天然大草原。大自然似乎格外偏爱这片土地,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条件:降水丰富、气候凉爽、土质肥厚,非常适合牧草的生长。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曾评定这里为世界上少有的第一流天然草场,其草层高度可达65—100厘米,牧草覆盖率接近100%,产草量和载畜量在伊犁地区名列前茅。
喀拉峻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水草丰茂,更在于它的多样性。这里不仅有广袤的草原,还有雪峰、冰川、峡谷、森林、瀑布、石林等多种地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喀拉峻称为“立体草原”,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草原的认知。在这里,草原并非一马平川,而是随着山势起伏,形成了一道道优美的曲线。这些曲线如同大地的脉络,将草原的壮美与灵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站在喀拉峻的山脊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绿意盎然,如诗如画。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银光,仿佛是王冠上的宝石,为这片草原增添了无尽的神秘与庄严。喀拉峻的草原是立体的,它不像其他草原那样单调,你可以看到高山草甸与原始森林的完美结合,看到溪流在山谷间蜿蜒流淌,看到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这种层次感,让喀拉峻的草原显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毳罽软四垠,从容抛曲线。金矢穿云层,折射阴阳面。河流切深谷,沧波陡弧旋。”
喀拉峻的草原,既有塞外的苍茫,又有江南的柔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豪迈,也能体会到“山河万古壮,今夕尽归空”的深沉。
喀拉峻在哈萨克语中有“汗加伊寮”的说法,其中“汗”意为国王,“加伊寮”指夏牧场。这片草原曾是乌孙王的夏牧场,因此被赋予了“御用”的意义。乌孙王将这片水草丰茂的草原作为皇家专属牧场,使其成为草原中的“王者之地”,也因此得名“王的草原”。
这片草原不仅是乌孙王的御用牧场,也是多个游牧民族心中的圣地。历史上,这里曾是塞种人、大月氏人、乌孙人、突厥人等的活动区域。这些民族在这片草原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墓、草原石人、古村落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喀拉峻作为“王的草原”的历史地位,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
清晨,牧民赶着牛羊走向山坡。牛羊在草原上自由地吃草,它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喀拉峻的子民;毡房中升起袅袅炊烟,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
喀拉峻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草是肥美的,水是清澈的,空气是纯净的。喀拉峻是生命的乐园,是王者的庇佑。
对于每一个走进喀拉峻的人来说,这片草原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心儿在草原上像金雕一样自由地飞翔。喀拉峻的草原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治愈一切伤痛,让人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站在草原上,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微风的轻抚。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你和这片草原。你可以听到大地的心跳,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脉动。喀拉峻的草原,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用它的包容和宽广,接纳着每一个疲惫的灵魂。
喀拉峻的草原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它经历了风霜雨雪,经历了四季更替,却始终保持着它的王者风范。这片草原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小草,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见证了牧民的生活变迁,见证了草原上的喜怒哀乐。
喀拉峻,这片“王的草原”,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命的伊甸园,是心灵的归宿,是岁月的见证。它以王者的气质,守护着这片草原,守护着每一个走进它领地的人。
喀拉峻,王的草原,是所有人心中向往的天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