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人生双子星座(评论)

标签:
墨彩人生双子星座品鹏鸣书法与绘画艺术双重境界 |
分类: 欣赏 |

我在鹏鸣作品读后感《文学的四重奏,艺术的一座峰》中概括道:鹏鸣既是海内外著名诗人、作家,又是海内外著名摄影家和史学家,这四重身份,构成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但现在看来,还很不全面。
近期,我通过文学网站、微信朋友圈、个人博客等不同界面欣赏了鹏鸣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又发现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绘画家。因而他不仅是当代文学创作的巨匠,更是书法与绘画领域墨彩人生的双子星。他的艺术世界犹如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书法如飞瀑流泉,绘画似天马万象,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气象万千的艺术天地。
在当代文坛和书坛中,有些是书画名人,有些是名人书画,而鹏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追求“诗书画”同框,挑战跨媒介转换,赢得了“文人书画家”的美誉,这说明他没有倚重一方,而是同时具备了文化名人和书画名人的双重身份,并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同时双闪。
一、书法家鹏鸣:墨韵流淌的生命诗篇。
鹏鸣的书法艺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又绽放出个性鲜明的艺术之花。他的书法作品不是简单的文字书写,而是情感与思想的流淌,是生命与艺术的交融。
一是五体皆能的书法造诣。鹏鸣的书法,不求形似古人,但求神会;不慕时风流派,但抒胸臆。夜深人静,展纸挥毫,如对古人,如晤挚友。所以,他的书法艺术呈现出全面而精湛的特点,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尤以行草见长。他的楷书“端庄秀丽,结构严谨”,得颜真卿之雄浑、柳公权之劲健;隶书“古朴厚重,笔力雄健”,深得《张迁碑》《礼器碑》之精髓;行书则“流畅自然,气韵生动”,颇有王羲之《兰亭序》之风范;而草书更是“狂放不羁,气势磅礴”,展现出张旭、怀素般的豪迈气概。
二是草书艺术的巅峰境界。在众多书体中,鹏鸣的草书成就最为突出,堪称当代草书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笔下的草书线条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既有张旭的狂放,又有怀素的灵动,更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观赏他的草书作品,但见笔墨纵横,气势恢宏,将李白诗中“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的豪放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书法内行评价道:“鹏鸣草书,得张旭之狂,怀素之逸,更兼自家面目。其线条如钢丝般坚韧,如流水般顺畅,如云烟般变幻,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境界。”这段评价精准地概括了鹏鸣草书艺术的三大特点:传统功底深厚、个性风格鲜明、技法运用自如。
三是书文互映的创作特色。鹏鸣的书法艺术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文学创作的紧密结合。作为著名作家,他常常书写自己的诗文作品,使书法与文学相得益彰。在鹏鸣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自己诗歌创作的书法作品,诗情与墨韵相互生发,相互滋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因而,鹏鸣用他的艺术人生证明,在文字和笔墨之间,存在着无限可能的对话空间。

二、绘画家鹏鸣:色彩斑斓的心灵图景
鹏鸣的绘画是在“静心掩耳观墨潮,山泉流水自布道”中完成的。如果说鹏鸣的书法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精髓,那么他的绘画创作则呈现了中西艺术融合的独特风貌。作为画家,鹏鸣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界限,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鹏鸣风格”,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有网友赞道:多才多艺数鹏鸣 著书摄影样样行 笔走龙蛇梅花绽 留下旷世赞扬声。
在他的彩绘作品里,形神兼备,灵动自然。他画鹰,便鹰击长空,他画鹏,便大鹏展翅,他画蝉,便一鸣惊人,他画梅,便梅开三弄,他画松,便青松傲骨,他画荷,便一品清廉,网友说:他的画,有血有肉有灵魂,画得比自然更逼真、更形象。
一是写意重彩的开创者。鹏鸣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写意重彩画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他打破了传统中国画“水墨为上”的审美定式,大胆引入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方法,创造出了既有中国传统写意精神,又具现代视觉冲击力的新画风。
在鹏鸣的绘画意识流中,中国画之精髓在于写意传神,西方绘画之长在于色彩表现。他尝试将二者融合,以中国画的笔墨为骨,以西画的色彩为肉,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新绘画语言。
二是水墨与色彩的完美融合。鹏鸣的绘画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水墨与色彩的和谐统一。他创造性地发展出了“水破色”“色破墨”等一系列新技法,使传统水墨与艳丽色彩自然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我看鹏鸣的画,第一眼会被其绚丽的色彩所吸引,细看则会被其精湛的笔墨所折服。他的画作,既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韵味,散发着敦煌壁画的传统艺术,又有油画般的色彩张力,集聚着西洋油画的技法认知,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语言,在当代中国画坛实属罕见。
三是题材广泛的表现力。鹏鸣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等各具特色,这种多题材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拓展,展现了鹏鸣全面的艺术造诣。
鹏鸣对绘画的要求是:“画家不应自我设限,山水可画,花鸟可画,人物亦可画。关键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能否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生命体验。”这种开放的艺术观念,使他的绘画创作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四是文学与绘画的跨界融合。作为文学艺术家,鹏鸣的绘画创作常常与文学作品相互启发。他文学笔下的各种动情元素,都成为他绘画的共情素材,实现了文学臆象和绘画线条的完美融合,呈现出“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艺术境界,让我们放佛看见文字在纸上起舞,听见墨色在宣纸上唱歌。如同他的长诗《致情人365首》、纪实散文《天马西极》展示的山水画卷,在鹏鸣的墨色转换下,就是文学与绘画跨界融合的经典范例。
三、书画同源:鹏鸣艺术的精神内核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鹏鸣的书法与绘画在艺术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其书画中的每一笔墨色都是精神生命体验的升华与结晶。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其书画艺术共同的精神内核和美学追求。
一是传统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鹏鸣都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与对创新的追求。他深入研习古代名家碑帖和绘画经典,掌握了扎实的传统功底;同时又大胆突破陈规,创造出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这种“入古出新”的创作路径,使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鹏鸣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深刻认识道:“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延续。没有传统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没有创新的传统是无本之木。艺术家应当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艺术观点,正是他书画创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是技艺与境界的同步提升。鹏鸣的艺术实践始终强调技艺与境界的同步提升。他反对空谈境界而忽视基本功的浮躁作风,也反对只重技法不重修养的匠气倾向。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技进乎道”的过程。
鹏鸣曾寄语速成者:“练字习画,首重修心。心不正则笔不正,笔不正则艺难成。但修心不能空谈,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技法训练来实现。每日临池不辍,既是练手,更是练心。”这种艺术观念,对当下急功近利的艺术风气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是个人风格与民族特色的有机结合。鹏鸣的书画艺术既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体现了深厚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一看就是“鹏鸣风格”,但这种个人风格不是脱离文化传统的标新立异,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艺术创造。
四、鹏鸣书画:艺术人生的当代启示
鹏鸣在书法与绘画领域的卓越成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审美享受,更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通过研究他的艺术道路,我们可以获得诸多宝贵经验。
一是艺术需要跨界融合。鹏鸣的艺术实践证明了跨界融合的重要性。他的成功在于打破了书法与绘画、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传统与当代之间的界限,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提示我们,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跨界探索。
二是创作需要文化自信。鹏鸣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广泛认可,根本原因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坚定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使他的创新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本之木。在全球化时代,这种文化自信尤为珍贵。
三是艺术家需要全面修养。鹏鸣的多才多艺告诉我们,艺术家应当具备全面的修养。他的文学造诣滋养了书画创作,书画实践又反过来丰富了文学表达。这种全方位的艺术修养,是成就大家的重要条件。
回望鹏鸣的艺术人生,我们看到了一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艺术大家形象。他的书法如龙飞凤舞,充满生命活力;他的绘画似五彩云霞,展现心灵图景。正如他所言:“笔墨之道,通于性命。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正是鹏鸣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