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癌症病房—一个癌症患者的重生手记(39)

(2012-11-19 08:41:07)
标签:

重生手记

医院的特别护理

杂谈

    这也许是京城规模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医疗技术和设备全都令我放心,尽管十分陌生,但却非常容易适应。可惜与陌生人之间的相处就不是那么容易。医生和病人彼此彬彬有礼,按部就班,护士们也能做到召之即来,有求必应,但却总像隔着一层纸,永远不能形成默契和共鸣,也不夹带任何情感。

    其实情感这东西不仅难以言传,就连意会也很不容易。

    每天查房时间,医生都会鱼贯而入,依次站在你的病床前,问寒问暖。可是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在完成既定程式,就像数学家在解开一道数学难题,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精准无误而又冷漠无情。没有人会琢磨你的心情好坏。他们关注的只是你的呼吸和脉搏。

    医院通常要为这种手术的病人安排“特级护理”,我也不能例外。这在医院的护理级别中算是最高等级。不过,我很快就发现,所谓“特级护理”并不意味无微不至。

    护士们个个年轻漂亮,衣着光鲜。无论高矮胖瘦,脸上表情都是一样的庄重,声音也是一样的干燥平稳,回答你的问题时脚下不会停步,头也不会抬。她们通常坐在被叫做“护士站”的高高的柜台后面,或者是在其他什么病人看不到的地方,和病人的联系纽带,是一个对讲机和高音喇叭。喇叭悬在我的脑袋上面,所以,我总是在昏睡中被里面突然爆出的女高音惊醒――不是呼叫病人的去护士站“取药”,就是催促病人家属去“缴费”。

    在接受了连续几天的“特别护理”之后,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护士全都不会笑。值班护士每日例行的工作就是两次测量体温,另有若干次扎针输液。不过,她们永远不会在病床边坐下来。当她们出现在我眼前时,总是匆匆忙忙,同时还会伴随一声高叫。要么是一声“量体温”,伸手递过一支体温计,转身便走,剩下的事情就全是我自己的了。要么是一声“输液”,然后抬起一只纤纤玉指,在我的苍白松弛的皮肤上摸索一番,于是便有一阵针刺的疼痛从我手背传导过来。接下来,我就只能自己盯着吊瓶里的药水滴滴答答,随时准备冲着对讲机呼唤一声“药没了”。护士倒是闻之即来,也不废话,刷的一下拔出针头,飘然而去。

    我对护士的职责完全不懂,只不过在30年前曾有一次住院经历。记忆中的护士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医院相当陈旧,墙上斑驳陆离,地下裸着水泥,没有落地窗,也没有电视机。病房很大,里面放着8张病床,却没个卫生间。护士们没有那么玲珑娇俏,可是个个亲切可人,说话细声软语,笑容总在脸上,从早到晚围着病人转,送药送饭,问暖问寒,教给轻病人做康复锻炼,又为重病人洗脸擦身,把尿接屎。我还记得临床一位病人便秘,好几天不能正常大便,那个小护士急得下手去扣……

    现在,这种种画面不知怎么竟又全都回到眼前。30年来这世道变化不小,我曾写过一本书描述这种种变化,所以对于变化早有刻骨体会,可是我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世道变来变去,怎么把个护士变得不会笑了呢!

    其实会不会笑并不重要。护士不论多么和蔼可亲,毕竟不是亲人,不能指望太多。想来医院也知道自己的护士不能满足护理需求,所以弄了个服务公司,为病人提供临床护理的专门服务,叫做“护工”,说是替代家属照顾病人。

    我请来的这位“护工”,是个来自安徽乡下的中年妇女。短发,圆脸,身强体壮,殷勤周到,又能吃苦耐劳,笑脸迎接年轻护士们居高临下的眼光和喝斥。她每天工作24小时,白天守着我的病床,寸步不离,夜里就在床脚下铺块纸板,合身而卧。我这里一翻身一咳嗽,她便立刻跳起来,问我有何需要。最难得是她虽无大学文凭,也没读过护校,却能懂得护士的全套功夫。吃药、喂饭、翻身、擦澡、接屎尿、吸氧气、读体温、观察血压高低和脉搏快慢,教给我怎样呼吸、怎样咳痰、怎样恢复胸肺活力、怎样在床上舒展四肢,还能精确预测什么时候我的疼痛可以缓解,什么时候可以下床走动。等到我如期下床后,又能指导我做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

    比照自己30年前那次住院经验,我想来想去,觉得除了打针输液,那些本该是护士做的工作,几乎全由我的家人和这位护工做了。所以,尽管我已支付给医院若干“特级护理费”,还是心甘情愿每天另付一笔钱给她。可惜这钱必须交给居中推介的“服务公司”,至于这位可敬可叹的护工能够从中得到多少,我竟不知。

    但是,对我这个病人来说,只是因为有了这位护工,如今的医院才有所谓“特级护理”。

    (待续。摘自《重生手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