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后扬-记2024厦门马拉松

标签:
2024厦门马拉松 |
分类: 马拉松 |
时隔4年,厦马终于回归一月,虽然它是一年的开始,却是一个赛季的结束。用一篇流水账,简单回顾下我的第12次厦马。
去年11月上马后,留给我备战厦马的时间还有6周,虽说有6周,但实际上能用上的也就4周而已,毕竟上马后需调整一周,厦马前也要减量一周。而且据以往经验,每年12月的备战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日落最早,气温低,寒气逼人,北风呼啸,颇有“北风卷地白草折”的阵势。即使穿着厚厚的棉毛衫、棉毛裤、皮肤衣,再加上绒线帽,手套,所谓全副武装,依然不能抵挡寒冷的侵袭。而且跑到后面衣服湿掉,又重又冷,自然跑出的质量也会差。尽管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可居高不下的心率和乳酸拐点的降低依然摧残着信心。不知道是不是我体脂率比较低,去年10月测过7.9%,我现在在耐热方面有了进步,整个夏天每周六早上的30+全部按质按量完成,可一到冬天就怂了,不光是场地强度跑,配速跑到335都够呛(还是拆成变速或间歇形式),甚至赛前2周还在“主场”文化公园被拉主任拉爆一次!这绝对是奇耻大辱呀,我可以被特维斯拉爆,被野书记吊打,被龙哥拍肩,被张老师大波浪虐杀,啥时候被拉主任蹂躏过?关键是上马到厦马这段时间内,就和拉主任约过一次,负率100%,连场子都没机会找回来。
赛前一周,我本来想最后跑一次10+5+2的强度,因为上马前也跑过一次一样的课表,这次顺便比较下,看看在节奏跑的强度下,状态如何?结果,10k跑完已经歇菜,35分53秒,后面1圈也不想跑下去……
1月3号,文化公园最后一次有氧测试,15.36k,358配心率154,与上马前4天的357配心率153相比,略差一丢丢,但上马那次是背心短裤,这次是棉毛衫棉毛裤皮肤衣,有阻力,差点也正常。总结下来,有氧没退步,心率数据摆在这,乳酸拐点肯定没提高,至于有没有退步,我不清楚,反正12月天那么冷,穿那么厚,一上强度风吹得脸都冻麻了,这种状态下测试准确度存疑。结合厦门的气温、湿度综合考量下,我将厦马目标放在235左右,跑在235台上即可接受,235以内就蛮好了。
6日中午飞抵厦门,酒店再次给升级了套房,在25楼,面朝大海。平视可一眼望见金门大桥,碧海共长天一色,俯视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起点拱门处合影留念,此乐何极?
7日依旧是提前3个半小时起床,5点10分去五楼用餐,之后上楼眺望金门岛,灯光明灭闪耀,湿度不高,冬月廿六的峨眉月若隐若现,云量较多,天气条件看似还不错。6点10分走廊热身,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6点45下楼,一出酒店大门就感到一股强烈的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这回程够呛了!和跑友王欣宇一起走路前往起点,7点03分进入A区集结,此时只能站在第6排左右。换了以前,我一般都要适当往前挤一挤的,因为知道自己会是前几十名,理所应当地站前三排。但这次不同,除了几十位特邀高手外,光是A区2000人的门槛就已经提升到了254,其中PB成绩在21X和22X的高手肯定不在少数,这次能进入A区的,几乎都是严肃跑者,大家都是平时认真训练的,谁都不会让着谁,我一个230都没进的在2024厦马的A区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员,没资格再往前挤。
尽管赛前已经预料到了起跑后将会被人流压住跑不开,但实际情形却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可怕,刚跑出去200米,到了会展路上,已经堵车严重,兵哥追上我说怎么没跟周大师一起?我说被压住了跑不起来呀,4分配都跑不进。在会展南路上只能见缝插针,哪里空一点就加速跑一小段,然后被“抢开局”的人减速压住后再绕开找下一个空档,直到1公里手表报时3分53秒6,完了,第一公里就浪费十几秒,这是从未遇到过的情况。转入环岛南路后,情况稍有好转,慢慢可以加到巡航配速,但依旧是堵,还是得不断通过左躲右闪来找空位。好在文体双修的叶师傅在我身边,在这种不利局面下至少还有个伴。
开始这几公里除了人多跑不开外,体感也不太好,尽管对我国中南部而言,1月上旬是一年中日出最晚的时间段(并非冬至日),但即使刚刚窜出地平线的太阳,也让我在2公里后就开始擦拭额头上的汗珠,看来清晨时分看到的云已被大风吹散,又是暴晒的一天。起跑前我看过实时天气数据,气温14度,湿度61%,对厦马来说算是比较不错的一次了,但为啥感到闷呢?其实原因就是比赛当日刮较大的东北风,而1公里后环岛路走向正好是由东北向西南,顺风,将风力作用抵消,就感觉似乎是静风状态了。过了5公里出现补给站后,将水洒在身上形成蒸发吸热的效应,应该就会凉快下来。
5公里用时18分49秒,除去过起点的6秒,净时间18分43秒,这慢得有点多呀!本来以为这4公里能追回来一点时间,可手表似乎已经差了六七十米,与实际预估存在误差。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是238的节奏!这次天气条件比去年好,结果前面还跑得更慢,实在说不过去。而补给站又是一番光景,由于人多,这拿水又成了大问题,错过好多张桌子。可能组委会也对此有所预见,特意将靠前的补给站长度设置更长一些,以方便在赛程前段人流没跑开前,大家都能拿到补给。

补给降温后,决定加快步伐追赶,不能再慢下去了,摆在我面前的现实就是,你每慢几秒,就会被好几十人超过。6公里海悦山庄-8公里白石炮台这段是连续的起伏路段,也确实不太好跑,我就直接选择跟着叶神吧。叶神似乎喜欢上坡慢,下坡冲,7k的进明寺最大下坡他直接甩开我十几米,去追前面女选手黄菲的集团,等到白石炮台上坡时,我再重新追回来。最后就形成时而被叶神拉开个十几米二十米,时而又跑在一起的情形。
过了白石炮台,黄菲的小集团已落在身后,看来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出现掉速,8.6k又追上周大师所在的集团,和大师简单打了招呼,顺便取到海绵降温,调整好继续追击前方的叶神。这段能明显感觉到速度的提升,也是从这里开始了这场马拉松的主题——超人。

10公里用时37分02秒,均速提升到342,也意味着预计完赛时间已经到了236台,我的厦马赛道PB仅仅是2019年的2小时37分16秒,如果能跑到236台,也算是赛道最好成绩,可以接受。考虑到后半程的顶风,遂决定先跟跑一段,到回程演武大桥后再决定是否要提速。
11公里从胡里山炮台到厦大白城天桥的大下坡,叶神再次加速,我又被拉开20米左右,到演武大桥上再度追近,由于此时赛道已经不再拥堵,且后续很长一段路没有明显起伏,所以这也是最后一次和叶神拉锯。13-14公里时隔多年又见到福州选手邱光星,打了个招呼,他19年厦马和我同跑过很长一段,中途加速到330配把我拉爆了,23k后我就跟不住,最终他235,我237完赛。这次前几周他刚刚福州马拉松PB232,但似乎厦马状态不佳,才十几公里就出现了掉速现象,可能是赛前没调整好。之后追近江苏队女选手宋金婷的集团,这个集团少说也有20人,速度我看在340左右,比较适合我,集团里除了我、叶神外,还看到了苏州选手大力,6周前上马刚和他同跑过,没想到这么快又在厦马遇见了。不过同一时间段水平相当的就那些人,赛道上遇到实属正常。


很快来到半程点,一看表用时已经超过了1小时18分,前方领跑的人也在喊“刚好118”。虽然看预期完赛时间236,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我是不满意的,因为1月的厦马前半程,居然比去年4月的跑得还慢(去年4月温度、湿度更高,但前半程1小时17分25秒)。且刚过半程点后,我发觉集团有掉速迹象,22公里手表报时344也验证了这点。这时候我果断做了决定,得在22.5km补给点后杀出去!如果继续在这个集团内“躺平”,那最终结果将是连237都守不住,跑到238或239上面,比4月的厦马还慢,这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我本来参赛就不多,基本只跑上马和厦马,12年全马生涯却只跑了29场,其中上马和厦马加起来就占了22场,所以必须珍惜每一次参赛机会。
当我提速杀出后,集团内大多数人没选择跟上,只有叶神和池云兵跟了上来,配速重新回到340以内,前方一位位选手被我们撵上。23.6k重回演武大桥,我回头和叶神说了一句“厦马现在才刚刚开始”,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此后将开始面对顶风,暴晒,起伏等多重不利因素,稍有不慎,就容易一泻千里。当过官方兔子的跑者或许都知道,此后的每一次上坡,身后跑友都会哗啦啦地掉下一批。
以往每年跑到回程的演武大桥段,都会出现体能下降的情况,但本次似乎没有感到不适,配速一直保持得很稳定,27k后胡里山炮台大坡,为全程第二大上坡,我牢记上坡要领,重心前倾,作老汉推车状,小步快频。等到了下坡路段时,一回头叶神已经不见了,只有池云兵还牢牢跟着,也不知他是嫌我慢还是觉得总让我领跑有点不好意思,他还不时地上来领跑一段。可能是因为起跑被压制,因祸得福,这使得前半程逼迫我跑慢而后程留有很多体力,血乳酸浓度也比较低,让我即使面对顶风的不利情况,依旧没有感到明显的体力下降情况。30公里用时1小时50分50秒,配速进入342以内,预期完赛时间可以到235台,但还是接近236。这时候还不敢想太多,只是希望尽可能将完赛时间守住235台。
白石炮台后的下坡,池云兵加速跑到我前面,我想都没想就跟上去,其实我根据体感判断,这场厦马应该是没人能在这个阶段拉爆我了,水平比我高的早都不见踪影,也不会再有第二个音响小哥章侣楠。刚过31km的进明寺最大上坡,池云兵就直接掉了下去,所以我无法判断他前面的加速是为了给这个上坡争取点时间,还是对厦马不熟,根本没料到马上会出现一个最陡的上坡。这个上坡真的每年都是很多跑者的噩梦,我也特别怕,经常性一到这里手表配速就能看到4字头,这次也是最慢看到355。13年和严跃东在这里一起捡到罗德曼,14年更是如此巧合地在这里追上严跃东,当然这里还有很多往事就不再提了。

最后的11km,再次进入一个人solo的模式。东北风依旧强劲,不断看着手表数据,一旦出现345,就马上紧起来,不断提醒自己千万别放松,在顶风状态下稍有注意力分散就会守不住目标配速。此时我在想,papaya在哪里?乐天在哪里?王伟鹏在哪里?黄雪梅又在哪里?每年跑厦马都会和厦门本地的几位高手过招,往年都能见到,今年好像熟悉的人一个也没见着,奇怪,只见一路上超过的全是穿特步、361°、鸿星尔克衣服的人。
更让我感叹的是,到了这个阶段,超过的人居然还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三五成群,这和以往大相径庭。以往排名在前几十位的时候,到了后半程几乎全是落单的人甚至前方一两百米看不到一个人!这次这阵势立马让我意识到我肯定在100名开外,真的是太卷了,我是没跑23年的北马,或许更卷。

34.5公里处,意外见到一位熟悉的身影,“大宋!”我喊了句,他给我加油,我没想到大宋也会跑崩掉,在我心目中他水平比我高且一直比较稳定,看来第一次跑厦马还是尝到了“厦马威”。我以前就说过厦马赛道前后半程难度不均衡,且天气变幻莫测,不能简单地靠常规思路去跑,在补给,降温,控速等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做好赛前预案。
35公里用时2小时09分15秒,尽管跑得比较努力,但进明寺大坡和大逆风还是让我平均配速无法突破340这一关口,似乎我再怎么努力,也最多只能跑到235台,不可能破235了,毕竟我清楚地知道,逆风赛段还有4公里,第二个折返点位于吕岭路附近的39.13km处,再接着跑4公里340,最后3公里追50秒?好像不太现实。
此后还是抱着超一个算一个的心态,继续往前追赶,怎么也得拼一下看看到底能否在史上最卷厦马杀进top100?当然,明年或许会更卷,各大赛事都一样,尤其是在北马,上马,厦马,锡马这种内卷严重的赛事,留给我停留在两位数名次的机会不多了。凭借大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后国内总体水平赶超六大,创造破三人数世界之最,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37.5km用水站后,补充能量胶,准备最后的“总攻”。超过两名361°选手,其中一位见我上来后,突然加快步伐想跟上来,我当时只看到侧脸没看清楚是谁,但好像是林东和,赛后一看照片果然是他,难怪了,去年我们从10km后一直同跑到终点,也算是做过战友了,也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我。不过这次我是从后面超上来的,在掉速状态下想硬跟难度比较大,他很快就没再跟上。
离第二个折返点还有1公里多,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前方跑者的位置,估摸着野书记在我前方六七百米左右,这成绩对他来说肯定是没跑好。另外终于找到了黄雪梅,还领先我300米,好家伙,给了我再次反超的机会,3公里追300米看似难度较大但还是可以试试。21年就是被她5k超过,一直到半程点才追上;去年倒是12k就追上,但近一年她实力大增,5km已经超越了我的PB,万米开了34,半马、全马PB也和我只有以秒来计的差距,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了,而我从去年10月阳后的专项能力始终就没能完全恢复,可以说现在的状态拼硬实力是比不过黄雪梅的。
折返后,由于距离还较远,此时我还几乎看不见黄雪梅的背影,但掉头后有个非常有利的因素:顺风了。本来手表一直在340和345中间来回跳,这一顺风后直接跳到335,而且甚至比前面跑得还轻松!这一下就来了斗志,超过一人又一人,快到40k计时点时,一位跑姿很独特的选手要和我怼,我看手表已经奔着330去了,他居然还能咬牙超到我前面,不行了慢下来,一咬牙再超,真拼呀,这种风格和跑姿似曾相识,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也是赛后看照片,才发现原来是代光臣,我11年前就知道他,一名很励志的跑者,他的经历网上都能查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40.5k跑过会展北路,我才算看清黄雪梅是由一名男选手领跑,身边还跟着2人,此时差距只剩下100米左右。第41公里我加速到329,第42公里更是加速到325,从来没在最后阶段跑这么快过(除了18年南京严重放水拼最后1.2k外),转入会展南路,只差50米,在右转进入会展路前,大约41.7-41.8k的位置,终于赶上了黄雪梅,可能有人觉得我一个男的为啥要和女同志较劲?是因为这名女选手是现役中国业余马拉松一姐,而且非常低调,刻苦,985理工科毕业,从不玩自媒体,是跑圈清流,我非常佩服。
在最后200米的冲刺道上,望着前方的蓝色拱门,和不断跳动的计时器数字,大步流星向前奔去,这种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好,真想时间定格在此刻。
2:35:14过线,净时间2:35:08,冬雪,转眼又是一年。
昆山一哥许雄,跑野一哥铁蛋,刚刚完赛,握手击掌,或许这成绩不能让他们满意,但一样精彩。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相聚之后,即是离别;来年一月,鹭岛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