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拼圣诞树

标签:
班级活动小二班 |
分类: 教育叙事 |
观察对象:一彤、淙博
淙博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摞高,每摞一个用拇指和食指转一转,把角露出来后就再放上一个,再转一转,他一共用了三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就不再往上摞了,而是对我说:“王老师你看,五角星!”我拿起手机拍,他说:“老师,拍下来让我妈妈猜猜是什么可以吗?”我说:“好吧。”
一彤手里拿着两个三角形却不拼,坐在一边一直看淙博摞五角星,这时开始把手里的五角星放到桌子上摆弄起来,当她把大角朝上并排放着时,我拿了一个长方形放在底边处,一彤高兴地说:“这不是圣诞树嘛。”一彤开始从筐子里找三角形,找到了就在圣诞树上继续向上摆,博也帮忙找,直到摆到了桌子的另一端,一彤开始将长方形“树干”向下挪,挪到最边上后,又在顶端摆了两块三角形的“松枝”,这时的树是弯曲的,不同大小和厚薄的三角形混在中间,一彤说:“怎么不像啊?”我从篮子里找了一个又小又薄的替换出了树顶处较大的三角形,一彤马上从中间找到大而厚的三角形,指着对我说:“还有这个。”我说:“一彤你来换可以吗?”一彤点点头,换成了篮子里的小而薄的三角形,又找到一个大的,可是篮子里没有小的了,一彤拿起和松树下面的小三角形换了一下,这下底下有三个大的上面个的都是小的了,一彤说:“圣诞树排好了。”我说:“这么高的圣诞树啊,得多少层啊?”一彤用食指一一对应点数说:“我数数啊,一、二、三……十一,十一层。”
淙博和一彤在拼摆的过程中一直围绕着要拼摆的内容和我有语言的交流,在得到老师的回应和欣赏后,表现出快乐和满足。
观察时间:2016年5月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对常见的形状的感知和表征
观察目标:
1、观察幼儿能否在自主拼摆七巧板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想象拼摆。
2、能否积极地使用语言或动作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作品或发现。
观察记录:
结论:
评价:
1、淙博摞的“五角星”虽不是五个角,但是在他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见过的五角星大体轮廓形象用组拼的方式来表现的,游戏中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
2、一彤在没有想好拼摆什么的时候,她是一直观望淙博的操作的,游戏中表现出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愿望,在受到淙博拼摆五角星的启发后,一彤也选择了三角形,而我放在下面的一块长方形,引发了接下来的“十一层圣诞树”的拼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彤能对三角形的大小、厚薄进行比较,能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在自主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指导策略:
1、多创设自主的空间,善于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小步发展,适时推进和引导。
2、多进行欣赏、分享或评价的活动,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前一篇:观察记录:搭建火车钻山洞
后一篇:学前教育宣传月家长能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