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北碚缙云山

(2019-02-16 17:02:24)

话说那华蓥山从北向南行进到北碚境内时支生出了三道山梁,靠东南的山梁是主脉,向南绵延到重庆西侧是为中梁山,靠西北的山梁是云雾山,中间的山梁是缙云山。想当年这三山本想以三层合围之势阻断嘉陵江的南下,可不曾想嘉陵江在合川会聚了三江(嘉陵江、渠江、涪江)之水,直向三山冲将过来,生生地横切三山而南下涌入长江,留下三段峡谷任世人评说。这三段峡谷被人们称之为嘉陵江小三峡,其上峡为沥鼻峡,又名牛鼻峡、铜口峡,因峡中有石洞一对,洞口排列仅一壁之隔,倾斜生长,状如牛鼻,故名。其中峡为横切缙云山而成的温塘峡,又名温泉峡、温汤峡、二岩峡,因峡口建有温泉池,称为温塘,故名。其下峡为横切中梁山的观音峡,峡口旁边悬崖高处有一古刹,名观音阁(今不复存),峡以阁得名,又因峡口文笔沱岸边有一巨石,形状像石笏,俗称文笔石,故又名文笔峡。北碚南下重庆的公路在这里凿壁而成,早年间汽车穿行在这绝壁之上显得十分险峻。重庆北上的铁路在这里穿峡而过,三座铁路桥与两座公路桥形成五桥连珠的壮观景象,说五桥实为六桥,因襄渝线是双线。北碚就坐落在温塘峡和观音峡之间的嘉陵江边,背靠着缙云山。

话说北碚缙云山

                         温塘峡

话说北碚缙云山

         观音峡-五桥连珠

缙云山高处海拔950米,其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古名“巴山”,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就是指的北碚缙云山。缙云山的山梁较为平直,可在其间一段却竖起了九个山峰,称为缙云九峰,从北向南依次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九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缙云山也因九峰而驰名,漫步在丛林覆盖的山峰之间,真有些仙山道谷的感觉。景区大门在狮子峰下,故景区中心区有景点狮子峰、香炉峰、聚云峰、佛光岩、相思岩、缙云寺、八角井、海螺洞等。

狮子峰有些独特,众峰均为森林覆盖,这里却是岩石裸露,突兀嵯峨,好似一头雄狮俯臥峻岭,故名狮子峰。峰头上有两个足印,传说是真武祖师立于山头一跃而至重庆南岸真武山留下的神仙足迹。峰顶有座方形石台,名叫太虚台,是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师生为纪念中国佛教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大师五十寿辰而建,专供太虚法师在此练功。太虚台正面刻有“太虚台”,四方都有圆形拱门。台内嵌有太虚石碑,刻有《太虚台记》。太虚台前,有一尊狮子塑像,昂首远眺,威武雄壮。

话说北碚缙云山

                      狮子峰-太虚台

话说北碚缙云山

           聚云峰

香炉峰与狮子峰相邻相对,在狮子峰上可观其貌。从景区大门经相思岩到香炉峰,也就20多分钟的石梯,只是石梯有些陡峻。香炉峰前面山岩上有一柱状岩石,笔直矗立二十多米高,犹如刀劈斧削,表面石纹清晰,石缝迭迭,仿眼看去,上上下下,宛如数块岩石迭置而成,石柱离绝壁3米,一怪石横嵌其间,构成一座“天生桥”,其石基小巧,腰部凸大而椭园,形似长颈香炉,在峰头耸立突兀,险峻欲崩,尉为壮观奇特。 香炉峰上原来有座古寨名青龙寨,现只有门洞遗迹尚存。在寨内建有一座观景塔,名缙云塔,此塔在很远的地方都可看见,算是缙云山的地标建筑。不过此塔不能进去,因为正在申请维护中。在峰的悬岩边可观看香炉石上端,雄伟奇特,刹是好看。

话说北碚缙云山

                       香炉峰

话说北碚缙云山

            香炉石上端

话说北碚缙云山

                  香炉石远看

话说北碚缙云山
                     香炉石下看

话说北碚缙云山

                  青龙寨寨门

话说北碚缙云山

                        相思岩

在香炉峰上可观看对面朝日峰上的佛光岩,一片白色的岩石中心有一佛像,若把下图放大可见此佛像。从佛像中心向外有一圈一圈的圆状形石纹,如车轮状,十分奇特。站在香炉峰的观台上,佛像和石纹佛光都清晰可见。但朝日峰去不了,只能在对面山上观看。

 

话说北碚缙云山

                 朝日峰-佛光岩

话说北碚缙云山

          佛光岩

缙云寺是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唐高祖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宋太宗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1007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1408年),明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明英宗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话说北碚缙云山

                          缙云寺前殿

话说北碚缙云山

                   缙云寺后殿

话说北碚缙云山

                     缙云寺牌坊正面

话说北碚缙云山

         缙云寺照壁

缙云寺右后方不远处有一个八角井,此井因青石砌成八角形而得名,井深十余米,常年不涸。南宋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在此读书和高中状元后被贬回山办私塾时,常在池中洗砚,故又称洗墨池、状元井。现于此井旁塑有冯时行的塑像。从八角井向上不远处有一海螺洞,其洞形似海螺,当山风吹入,洞穴呼呼有声,故称海螺洞。后来洞中凸石被人打掉,响声已不复存在。从海螺洞上行就到聚云峰,故聚云峰又称海螺峰。

话说北碚缙云山

                        八角井

话说北碚缙云山

            海螺洞

从聚云峰向南,还可游乐在五峰之上,其中的夕照峰上有个叫金银口的地方,有两块左右相对的奇石,称为石锣对石鼓。再往前可到舍身岩,舍身岩的意思是当出现佛光和摄身光时,也即自己的影子映在佛光中时,说明佛门已开,便可投身其中。这里的舍身岩还有其奇特之处,就是轻物在岩中不下落,如丢个草帽之类的轻物下去会飘浮而不下沉,有时还会慢慢上升。这里轻物不下掉的原因是什么,现在还是个迷。向后有一千年古树,向下,有石形如坛子,名坛子石。

缙云寺下面有个洛阳桥,从这里沿公路向西南行走20多分钟就来到邓小平故居、刘伯承故居、贺龙故居处,这是解放初期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地。崖壁下就是白云观,虽在咫尺,悬崖绝壁间是不可行走的。白云观和绍龙观原来都是山上的寺庙,白云寺和绍隆寺是缙云八大寺之列,后来将两寺搬迁至山峰下,在缙云山景区之外的地方重建为道观,白云寺改名为白云观,绍隆寺改名为绍龙观。

白云观离景区大门步行半小时路程,这里交通不便,没有交通车往来。观的外观呈灰色,大门是一殿,供奉的是陈抟老祖。里面天井两边分别是北五祖殿和南五祖殿。向上是高高的石壁,石壁上面是八角形的殿堂,没有殿名,大门紧闭。后面的山坡上还有一些建筑,但上不去,也不知其名。

话说北碚缙云山

                        白云观

话说北碚缙云山

             陈抟老祖殿

绍龙观在上缙云山的途中,距景区大门3公里,建在一个溪沟旁,环境较好。第一殿是灵官殿,背后是财神殿,进去天井两边是迎仙阁和药王阁。第二层殿是玉皇殿,两边是慈航殿和元辰殿。第三层殿是三清殿,上面还有“藏经楼”等殿。我去时道士们正在诵经,靠供桌处有四个穿红色官服的,后面是两个穿灰色道士服的,都向着三清菩萨诵经。诵经的声音较大,速度也快,同时有敲击木器声。

话说北碚缙云山

                          绍龙观

话说北碚缙云山

                     灵官殿

话说北碚缙云山

                        玉皇殿

话说北碚缙云山

           三清殿诵经

从缙云山下来就是北温泉,原来的北温泉是开放式的,沿北温泉向内还有北温泉公园,抗战时是文人们游乐的地方。不过现在的北温泉已封闭。北温泉对面岸边有一条古板古道,人们称之为张飞古道,具说是张飞驻守阆中时在这里修建的古道,现在已废弃不用,只作游玩了。古道中部有个二岩峡,峡很窄,峡中有温泉,称二岩温泉。

话说北碚缙云山 

     温塘峡

话说北碚缙云山

            二岩峡

北温泉上面有有温泉寺,原来是缙云寺的下寺,现存的殿堂要比缙云寺多。唐代诗人陈玉白、王维、杜甫、李商隐等,都曾游历或下榻过温泉寺。唐进士司空图、北宋宰相丁谓、理学家周敦颐、南宋状元冯时行、清康熙大学士张鹏翮以及黄炎培、林森、冯玉祥、老舍、田汉、夏衍等都曾留下佳篇。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晏玉坤  2018.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