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重庆浮图关

浮图关,又叫佛图关,在史籍上记载为浮图关,摩崖石刻文字隽刻的是佛图关,所以到现在还是两个名字通用。这里是重庆城西出重庆的唯一关隘,两侧环水,三面悬崖,海拔388米,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浮图关南边山崖下是长江,北边山崖下是嘉陵江。北边从山上到江边几乎是垂直而下,从前在城里路边死了的乞丐被拖到这里从山上丢下山坡,长此以往,山坡上便堆满了白骨。后来有好心人把这些白骨收集起来堆放在一个塔中,名为白骨塔。关上是一个平顶山,面积有几个平方公里,以前还可以游览,现在都已修满了房屋。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这里写下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故而后人便在这上面修了一个夜雨寺,抗战时国民党的中央训练团就曾住在这寺里。当年的浮图关关门在现在的大坪医院内,这是当时重庆的西大门,下面是一张关门老图片。
现在的浮图关公园大门叫南门,实际上应该是东门,是浮图关东端的门。从这里进去是杨闇公的塑像,再往上走到达浮图关山顶的东端头的山崖下,这里靠山崖塑有杨闇公的铜像,以及铜像铭。
杨闇公铜像脚下左右两边都有路,从左边走是一些摩崖石刻文字,还有一些佛像,不知为什么,这些佛像都被毁了。往铜像下的右边走,是浮图关的石岩脚下,这里是一片长长的石岩,给人以幽深的感觉。
沿石岩到大坪医院下面,轨道2号线从这里穿进山里,所以沿岩边的路就过不去了,要到下面绕很大一段路。就在2号线隧洞上面,有几根擎天柱。这是人为修建的,是为了把上面的山岩顶住,岩石边上刻有擎天柱几个大字。在擎天柱里面有一个岩洞,这是西端第一个,往东走还有几个,一共是九个。这些岩洞有大有小,有深有浅,大的可作仓库,小的像个狗洞,岩洞存在于石岩层和砂岩层的连接处,有几个洞口旁的泥土还没有退去,这时的洞就像个坑,故人们把这些岩洞统称为九坑子。这些洞之所以称为坑子,是因为原先这些洞都是被表土层围着的,显露出来的就是一个向下的坑,后来人们开发时,除去了围土层,显露出来的就是岩洞了。从石梯上岩去有一条公路叫九坑子路,上岩口的这一带地方叫九坑子,殊不知这九坑子不在岩上而是在岩下。
擎天柱和九坑子也是一景,还是值得看的。从华村上九坑子路有一条长长的石梯路,在石梯路的上端有一条岔道过去就是。从上面去不难,从九坑子路到山边的转弯处有一个春苗幼儿园,从幼儿园旁边的治安室的石梯进去就行了。
文/晏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