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重庆慈云寺与千佛寺

标签:
旅游 |
重庆的长江南岸,朝天门对面有个慈云寺和千佛寺,两寺相隔一公里。慈云寺在东水门大桥往下一站路,寺门面对上游,右边是滨江路,左边是狮子山的山坡。门殿是三层楼的西式洋房,一层正中是弥勒殿,二楼正中是韦陀殿,韦陀殿对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1931年从缅甸迎来的释牟尼佛大型玉雕像一尊,高1.87米,宽1.34米,重1500斤,是中国四大玉佛之一。玉佛前悬挂着四个金刚幢,上面有五色金线盘结粘贴而成的《金刚经》全文。
慈云寺门殿
慈云寺玉佛
观音殿
慈云寺创建于唐朝,初名观音寺,重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2005年5月,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捐资1200万元进行了修复。慈云寺采取中西结合的建筑布局,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庙现存佛教建筑有十八亭楼,大殿左边有观音殿,上得大殿后面的山坡上还有普贤殿、文殊殿、三圣殿、地藏殿、药师殿、藏经楼、千手观音殿、古佛洞等,还有九龙浴太子和菩提树亦是极为珍贵的景观。
到慈云寺的公交站名为字水霄灯,在寺门左侧的岩壁上,现存有清光绪十年(1884),由原川东书院徐琴斻(昌绪)书写,石匠崔兴发所雕刻的“字水”题刻。字高3.5米,宽2.5米,字距3米。在“字水”两字之间刻有“生成岷江势,河分大小流,朝天巴字水,嘉陵对渝州”的诗句。《巴县志》载,嘉陵江与长江自朝天门合,三折成“巴”字,故称“字水”。“每夜万家灯火齐明,层见叠出,高下各不相掩。光灼灼然俯射江波,与星月交灿。”隔江遥望,船靠江岸,光映水中,上下交融,水天一色,层山叠起,巴字流光,故名“字水宵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巴县知县王尔鉴将其列为巴渝十二景。“字水宵灯”指的是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江水曲折,映着万家灯火的场面,是当时重庆城繁荣景象的写照。
在字水霄灯处可看到东水门大桥下江中的礁石,这就是下浩。重庆人说的浩,就是江中的礁石堆。此处是下浩,显然还有上浩,浩内是天然良港。两浩之间的浩口,犹如金鱼跳龙门的样子,故人们把这浩口叫做龙门浩。龙门浩正对江对岸老城的地方叫望龙门,是正望龙门浩的意思。
从慈云寺下行一公里来到南滨路钟楼处,从钟楼跨过公路就是千佛寺。千佛寺依山而建,临街的正门处是四层楼的殿宇,左边沿山也是四层楼的殿宇。从正门进去,左右两边是四大天王。上得二楼,天井有些窄小,正中是万佛宝殿,大殿却很高大,因为大殿是两层楼的空高。二楼和三楼还有观音殿、财神殿等几个小殿。四楼正中是大慈殿,大慈殿也很高大,也是两层楼的空高,四楼上面还有三个阁式的小殿,有五方文殊殿等。主殿左边的四层楼殿宇是僧侣吃住的地方,从大慈殿转后由这里出殿。
万佛宝殿
大悲殿
千佛寺的前面是一个广场,广场树有高大的钟楼。跨过滨江路,江的对面就是朝天门和嘉陵江口,这里是一些古迹的浏览地。有一块牌子上书“峡江开埠”,这里是1891年重庆开埠时外国人开设的码头和居住的地方。还有一块牌子叫“呼归石”,记述此处的江边有块横卧巨大的礁石。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数年不归,其妻涂山女在这礁石上呼叫丈夫归来,日久年深中涂山女就与礁石化为一体,涂山女竟化身为一块横卧江心的巨石。后世之人遂将涂山女所化之石叫作呼归石,也叫望夫石,或夫归石。2008年2月,为了输通航道而炸掉了这块呼归石,现在的人们只有看着江水追忆这段传说了。还有一块牌子叫“诞子石”,传说当年大禹治水归来,其妻涂山女已化为了礁石,大禹便站在这礁石上哭泣,泪水滴到礁石上,礁石便裂了开来,蹦出了一个孩童,这就是大禹的儿子启,启后来是我国第一个世传制的首领。所以人们又叫这块礁石为诞子石,也有人称它启母石,在后世的传叫中,又把诞子石叫成了现在的弹子石。
呼归石和诞子石虽然只是个传说,但也足以证明大禹和重庆的渊源。据历史学家的认定,大禹是“生于蜀,娶于巴”,而重庆正是娶于巴之地,所以这里还有很多关于大禹和涂山氏的传说遗迹。如禹与涂山氏花前月下谈情说爱最后定下鸳盟的“月牙岩”,有涂山女挥泪送禹治水的“三块石”,有禹祈求儿子出世降生的“打儿窝”。还有虎乳溪,启降生后,由于母亲是石人,也就没有母乳喂养,大禹把启放在一块石头上去为启找吃食,启哇哇大哭引来神虎为启哺乳,虎乳流成泉,泉流成溪,后人便称这溪为虎乳溪,把那岩石叫虎乳岩,位于涂山寺山半处,今有地名虎乳溪。还有涂山寺矗立在涂山,见证着大禹与涂山氏的爱情。涂山寺附近有涂山路,涂山镇,涂山中学,在巴南区二圣镇还有一个禹王村,这些都是对大禹的纪念。老城东水门内的湖广会馆内建有禹王宫,以对大禹的纪念。
湖广会馆
涂山寺,建立在涂山之巅,涂山是重庆南岸南山上的一道山,左邻老君山,右边与蒋山(有蒋介石别墅故名,又名黄山,再往前是汪山)相接。涂山寺庙龄悠久,年代已不可考。据查,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庙宇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其后建为禹王庙。唐时,任忠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一诗,可见当时此寺已易名为涂山寺。主殿之内供有释迦牟尼像,另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称是佛道和睦共处的庙院。巴国人民仿佛格外尊重这个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朝山盛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清代名人王士祯曾有“飞瀑落长虹,登临见禹功”的诗句加以描述。现在的涂山寺已是全然的佛教寺庙,寺内有很多个殿宇,殿殿相连,结构紧密。我去时寺院正在往下扩建,山门也下移了。
大雄宝殿
文/晏玉坤 201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