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卫东
张卫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61
  • 关注人气:1,1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卫东《京剧的韵味与京音演唱》

(2018-02-23 00:50:13)

《京剧在北京的往事回眸》

——京剧的韵味与京音演唱

文林:

现在我们看到短信平台上想问问张先生,京剧既然本身在北京形成,但是为什么那里面吐字发音不是完全按照京音。

张卫东:

是这样,一般在京剧里边,除了韵白以外有京白,就是花旦、小丑,包括个别大花脸都念京白,大家都能听得明白,特别是丑行。那么像老生、青衣、老旦、小生、武生、花脸,他们念的是韵白。

这个韵白确切讲根是在昆腔,念的是中原音。后来因为是徽班来,不同的流派,所以也变成不同的念法。如果说是徽州班的来,就是徽州班的韵味。像二黄班是这样,西皮班里面,湖北来的又有湖北味道的韵味。

简短地说,京剧班里的人说自己念的湖广韵,实际不是湖广韵,确切讲应该是湖广音。湖广是两湖两广,安徽跟湖北。比如杀人的杀念“傻”,哭念“苦”,这些都可以视为正字。把乡音带过来,就变成正音。马字念“妈”。

有些字基本上是学的昆腔,韵白略好一些,还有唱的时候,夹杂有很多湖广音。所以大家听字音不太理解。当然在京剧的各种流派中,也有一些京音比较多的流派。比如说最早的老前辈,张二奎、孙菊仙等,这都属于京字京音类的唱法。后来的一些流派,梆子班出身的旦角演员,也都是京音比较多。最后京音多的老生流派就是雷起福、马连良等。

 文林:

如果带京音多了,算不算背传统,不讲究啊?

                                http://s11/mw690/003dJzb5zy7inQbsYDUaa&690
                                               赵燕侠在《白蛇传》中饰演白素贞

张卫东:

应该是算不讲究。但是你要成为流派,有人认可,你也算讲究。你比方说最后旦角里面京音最多是赵派,听得特别清楚,特别是五十年代,赵燕侠最年轻演出的时候,当时也没有扩印设备,当时各个高等机关单位领导们要听戏,都说:“你们这有没有赵燕侠呀?我们要听赵燕侠唱的,她唱得清楚!”

同时期还有李和曾,他高派也唱得清楚,京音也比较多。像谭派这一支的余派、杨派等,很有味儿。为了有味儿,因此唱的与京音不一样京剧。

文林:

看哪一宗哪一派。他们这些班后来在北京,已经形成了京剧,恐怕在北京城也有一个不同的分布。

张卫东:

这个不同的分布是这样,他们戏班都在一块。当时到了光绪末年的时候,几乎由皮黄班的人掌握整个行业。他们聚点在南城天桥的东边有一条街叫精忠街,里边有一个庙叫精忠庙,他们把行会立在精忠庙里头,然后行会的会首,就向昇平署呈报,我们每年成立多少戏班,这样行业协会的会长,也就是庙首。

 文林:

就是要在政府那儿备案,拿个经营许可证。

张卫东:

在精忠庙这儿,曾经活动若干年以后,又发展到东岳庙,就是现在的朝阳门外东岳庙的喜神殿,在那儿也是一个会所。除了那儿以外,在珠市口一带,在铁树斜街一带,一些冷庄子里面,也有临时的集会场所,但是都没有占长。

最长的地方就是梨园义地,在陶然亭迆西一带,现在这个地方就是北方昆曲剧院所在地,除了占据松柏庵这个庙。还有梨园新馆,就是在樱桃斜街,之所以叫梨园新馆,就是民国以来的梨园公会。它里面只包括皮黄班,昆腔班,没有其它的地方戏班,也没有天桥撂地的小戏班。原本也有梆子班,但是梆子二黄时代,梆子剧种被皮黄所同化了。

文林:

当时皮黄戏已经在北京特别成气候了,其它地方小戏还存在不存在?

张卫东:

存在,只能在庙会上唱。所以像天桥、白塔寺、鼓楼市场等地,这都是梨园行会以外自己的定点。天桥是梆子班跟评戏班,戏棚子的买卖雨来散,他们不能登大雅之堂。挤到那儿去以后,天桥以及庙会的艺人不能入梨园公会,最后形成一个格局,街南不能到街北去,街北不能到街南去。这条街以珠市口大街为标准。

文林:如果到了街北似乎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张卫东:

以后慢慢成了腕以后。好比说街南草根文化,街北是正统文化。这个格局一直到解放以后才打破。在北京地方上来讲,很多地方都留下当年徽班、昆腔班,还有梆子班艺人的寓所。

这些寓所有个说法,一个是东边兴隆街草场这几条,西边是大栅栏的八大胡同,唱戏的离不开百顺韩家谭。再往这边就是骡马市大街,北边是椿树胡同跟棉花地的棉花几条。西草场、四川营,南边是果子巷,潘家河沿,保安寺街,都在南城。

文林:

不能够进到内城来。

张卫东:

内城很少有。

文林:

但是我现在讲这么一个问题,这些戏班在社会上可以有演出或者经营的机会,那宫廷里要听戏怎么办 

张卫东:

他们就选。最早是选全班,后来就选个人。究竟怎么进,将来咱们再慢慢讲 

文林:

今天时间不允许了,咱们在下周节目时间当中继续。感谢各位收听,明天再会!

2008年3月21日中午文林与张卫东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的播音文字整理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