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東和“什人唱”巫娜的选本古琴音乐会

标签:
情感文化娱乐 |
巫娜在中央音樂學院本科時代就選修過我開設的崑曲課,那是個高個子的大女孩,脾氣直爽且略帶幾分蕭瑟。 她對古法腔調卻很有感覺,凡是優美潤腔絕對不會輕易放過,不是仔細琢磨就是默記在心……
“什人唱”巫娜的选本古琴音乐会
古琴:巫娜
箫:杜聪
吟诵:张卫东
电子乐:Esther Venrooy(比利时)
曲目:
古琴独奏:流水 琴:巫娜
古琴独奏:幽兰 琴:巫娜
琴箫合奏:梅花三弄 琴:巫娜
箫:杜聪
弦歌:关山月 琴:巫娜
吟诵:张卫东
弦歌:阳关三叠 琴:巫娜
吟诵:张卫东
什人唱:琴与电 琴:巫娜
电子音乐:Esther venrooy(比利时)
艺术家介绍:
巫娜:孤独的古琴
巫娜的家,用学佛的人的话来说,场很清净。
客厅里没有电视机、沙发,只有竹席铺成的榻、茶几和几架古琴。下午两点多,两扇大落地窗的帘子都拉了起来,朝西的屋子里满是阳光,从窗户望出去,是北京西郊的山。
窦唯曾描述她是“这辈子都不可能穿高筒靴的”,其实她没那么“古人”,虽然不看电视,不读畅销书,但在榻上的靠枕后面也有网线的接入口,手机在采访中数次响起,“2010年古琴剧场演了9场,最后一场是12月31日,我精疲力尽,最近一直在家里休息,后天在中华世纪坛又有一场演出,所以电话又开始轰炸了。”
巫娜的名字和古琴是连在一起的,她和时下流行的跨界以及多重身份没什么关系,学了23年的古琴,一直在做和古琴有关的事。巫娜还有一点和想象中不同,她一直迫切地希望把最先进的当代音乐、当代艺术和古琴结合起来,并一直在为此努力,虽然这个想法常常遇阻。
2010年3月开始的古琴剧场,是在北京方家胡同46号红方剧场的老板张长城的支持下开始的,在九个的节气做不同主题的演出,分为传统与非传统两种形式,第一场《文房》属于前者,与古琴搭配演出的有书法、茶道、舞蹈和昆曲吟哦;第二场《镜像》属于后者,和巫娜一起演出的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多媒体艺术家、教授John,电子乐手张健,以及芭蕾舞《牡丹亭》的编舞费波等。巫娜在聊起《镜像》时,眼睛里的光更亮一些。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