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的发明

标签:
针灸历史起源传统文化 |
针刺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经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国外学者对针刺疗法的安全性、疗效、适应症及机理研究方面都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针刺疗法的起源地问题。尽管针刺疗法源于中国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一些国外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如《日本大百科全书》认为针刺疗法可能起源于印度(Encyclopedia of Japan. Tokyo: Kodanssha
Ltd., 1983, p.10), 1998年美国《科学》杂志甚至发表文章认为针刺疗法可能起源于欧洲(Leopold Dorfer,
et al. "5200-Year-Old Acupuncture in Central
Europe?"
http://s12/bmiddle/afdf12f6gd7e2e54bc54b&690
图:《伦敦时报》漫画:刺猬针灸师
针刺疗法究竟起源于哪里呢?这个问题也可以转变为“古人是怎样发明扎针治病的方法的?”要回答这个,首先就必须搞清楚针刺疗法的特点。扎针治病的方法十分独特。在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演化出刺状物,如带刺的荆棘树、刺猥、毛虫等,这些针状物是十分有效的武器,既用于防御也用于进攻。针也是人类最早发明使用的工具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动物骨骼磨制成的骨针缝制衣物,抵御风寒,考古学家在西安史前半坡遗址发现了原始人类磨制得十分精细得骨针,一端有孔,显然是用于缝制衣服的;在医学上,人们也用针缝合伤口,或通过注射针头向体内注射药物或抽吸血液,但所有这些用途都与扎针治病完全不同。对许多人来说,简单地将根细针刺入人体再拔出来就能治病既神秘又不可思议。在英语中,“给某人扎针”(give somebody the needle)是惹怒某人的意思,而汉语则意味着为某人治病。虽然世界上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都积累了宝贵的治疗经验,其中有许多是相同或相似的,如草药疗法、热敷、拔罐、按摩、放血、运动锻炼、膳食调理等,但只有针刺疗法是个例外。这种治病方法不见于任何其他医学体系,为中国所特有。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针刺疗法都源自同一个故乡,那就是中国。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发明了针刺治病的方法呢?这缘于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人同其他万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它们与自然界有相似的结构并受制于同样的规律。人与自然这种有机、天人合一的整体,即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中国古代医生在诊治人体的疾病时,不仅要研究人体自身,更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种类似血管的管状结构,直行的主干为经脉,横行的分支为络脉,二者统称经络,具有运行气血的作用。如果气血运行不通畅,就会出现疼痛等病症,不通则痛。针刺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这种治病理念就直接源于古代中国人的治水实践。
水是生命之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河也是世界上水灾发生最频繁的河流之一,以水害闻名,被称之为“中国之患“(China’Sorrow)。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辉煌的治水史。大禹治水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之一, 在中国妇孺皆知。虽然很难将大禹治水的故事和真正的史实区分开来,但中华民族悠久的治水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就是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特性,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办法,平地开沟渠把水引入小河,疏通小河入大河,引导大河汇入大海,最终根除水患。
http://s4/bmiddle/afdf12f6gd7e2f06a1b33&690
图:黄河——中国之患
中国悠久的治水传统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大洪水的记载,如《圣经》中的大洪水,但却没有治水的传说,这也是与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关。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由于受赤道降雨的影响,尼罗河每年都会准时泛滥。古埃及的太阳历就是根据尼罗河水的周期性泛滥制定的,古埃及人将每年河水泛滥之时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年365天分为三个季节,即洪水季节、耕种季节和收获季节。尼罗河不仅为炎热干旱、雨量极少、近似沙漠的埃及带来了丰沛水量,而且它每年定时泛滥所携带大量来自赤道密林的肥沃腐殖土也为河谷耕地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尼罗河三角洲和两岸河谷地区因此成为古埃及灿烂文明的摇篮。所以,对于古埃及人来说,每年一度的河水泛滥是福而不是祸,尼罗河泛滥就是孕育新生命的开始,就是丰收的征兆。
http://s5/mw690/afdf12f6gd7e2f8bcc2d4&690
图: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中国人通过治水实践,不但增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信心,而且,他们还把从治水中所获得的经验推而广之,用于管理国家和治疗人体疾病。这种经验就是做一切事情都要顺应自然, “疏而不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中国古代医生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人体主要有十二条经脉,每条经脉又有许多小的分支。这些经脉就像网络,遍布体表各处。人体的经络与自然界中的河流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十分相似的。河水灌溉土地,滋养万物;经络中的气血上下内外循环流动,濡养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毛肌肤。水往低处流,如果河道淤积,河水就会溢出河道,泛滥成灾;气血运行以通为顺,如果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通畅,人就会生病。要治理水患,就得使用锹铲疏浚河道,导引水流下行;要治疗疾病,就得使用“毫针”(细如毫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虽然一个是治理大地的水患,一个是治疗人体的疾病,二者所遵循的自然法则却是相同的。
在广袤而神奇的华夏大地上,古代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得出了“疏而不堵”治水经验,并把这种治水经验应用到治疗人体疾病上。两千多年来,就像都江堰顺应水性持续灌溉滋养成都平原一样,扎针治病也一直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使用相同的工具,针刺相同的部位。小小一根针,看似微不足道、平淡无奇,却浓缩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人与天地自然沟通的桥梁,是“道法自然”的生动体现,也是对《易经》“易即简易”和“易即不易”的最好诠释。
注:本博客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