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讲武堂(15)模糊训练

标签:
教育体育文化 |
模糊训练
在前面的内容中曾经提过:我在练习分段发力之后,准度变得非常不稳定。没有准度,就代表母球没有办法正确的打击到预定的点上面。那么母球的走位控制也会因为起始点错乱,而变得乱七八糟的。
后来我决定有系统的重新建立自己的准度。我之所以选择使用球形来进行练习,而没有像许多人一样。利用直球来练习准度。刚开始的时候,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重新练习发力之后,当使用塞球来进行打击的时候,球杆的方向与母球实际的路径之间,感觉存在非常大的夹角。这个夹角之大。远远的超出了以前我打塞球时候的角度,所以非常的不习惯!但是在打球形的时候,用这种角度下塞却非常的舒服!
模糊训练这个词。是因为我在学习日文的时候的体会!
大约在1989年的时候,我当时在台北市环保局上班。奉命到日本去接受焚化炉的操作培训。因此需要学习日文。我学生的时候也学过日文。但是因为有空都往台球厅跑。毕业的时候,连五十音都还弄不清楚!因此我买了基本日文五段动词变化的教材。
可能是因为那本教材写的挺好的。我刚开始并没有一字一句的去默记这些内容。只是想把它赶快看完。想知道里面到底说些什么。第一次花了将近两天才看完。后来,我又看了一遍。这次之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我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所以每天就像看小说一样的看上一遍。最后,只要三个小时就看完了。
但是,里面的单词总是记不清楚,发音也不会。所以我每次看见生词的时候,我就需要去查五十音表。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我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了。
但是,还是听不懂。所以我又去买了教学录音带。用耳机每天大约会听四个小时。就这样,不到五个月。我就能够和日本人直接对答了。
等我日文通了。我的同事还在背单词!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研究,怎么学习语言,进步的才快?有人就说了,想要学习英文,到美国去住上一年。保证会说了。
我那时候就有点好奇,为什么到美国去,英文很快就能够学会了?
后来我的推论是这样的:因为到了美国,做什么都是英文。所以不会英文。日子也会非常难过的。这就好比让自己处在英文的世界当中。慢慢的就会被潜移默化了。我又想到,自己为什么可以这么快就学会日文。就好比我是给自己虚拟了一个日文的环境。只要我接触到的日文。和这本书的内容有关联的时候,我就非常容易的将这些内容,深植在我的脑海当中。
我用这种方式背了那本五段动词变化。其实就像是大楼的框架已经架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的往里面搬东西进去就行了。我虽然没有用心去记起书中的单词。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吸收日文的环境给自己了。所以我的日文才会学的这么快。
后来我有想到:我们学习中文,其实过程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环境的需要!还有就是环境的框架已经存在的关系!
当我在练习准度的时候,我的想法非常的简单。就是重复一次我学习日文的方式,不就可以非常高效的把准度找回来?
当时还有一个想法:我没有背,却比他们用背的,记得还要快!这是因为我是从环境当中去摆放这些单词。而他们是利用单词来找环境!只要我把单词的位置摆放对了,而且经常去重复它。那么我的记忆速度,要远比他们快!也会比他们深刻!
现在的问题是:我是身处在台球的环境当中了。可是我的框架应该怎么建立?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我需要练习多少项目,才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打击能力?
我们在打台球的时候,面对的球形千变万化!
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分类的话,台球实际上只有存在四种角度控制的关系:
1、如图1所示:直球。
http://s2/mw690/003d2quEgy6SPlkPzQl01&690
(图1)
2、如图2所示:母球击打完子球之后,向近颗星移动(向边球)。
3、如图3所示:母球击打完子球之后,向远颗星移动(离边球)。
4、如图4母球击打完子球之后,远近颗星一样距离。
前面说过:控制好母球也能将子球打进。所以,我连命名的方式,都是以母球的移动特性来区分的。而不是以什么正角、反角等名词来区分的。
事实上。从这种角度来理解台球球形的关系。这四种情形已经涵盖了所有打击台球时候的控制需要了。
前面三个图都有三个位置的母球的示意图:这是因为当我在练习的时候,根据打击点的厚薄不同。也把它分成三个等分。这样子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当我完成准度的重建之后,我还同时可以习惯每一种厚薄之间的差异!
后来我索性将球杆打击母球的厚薄点也分为左三,右三来进行练习。
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我是学工科的。在一个规则变化的图形当中。如果可以确定任意亮点的参数。那么。也可以推测亮点之间任何一点的参数!
这样子说大家不容易理解,我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
如果我们打台球的时候,力量的大小是无限多的。那么我们就会找不到方向来练习。所以我干脆把力量的控制分成五种大小的力量。如果我熟练了2和3的力量。那么我也大致分得出来2。5的力量。如果我分得清楚2.5.那么久了我就分得清楚2.75了!
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准度是好了一点。但是碰上稍微复杂的位置,基本上也就完全不会打了!
这是因为,我在练习的时候。每颗球都摆放的四平八稳的。什么障碍都没有,甚至,什么变化都没有。这样练出来的准度,当然没有什实用效果了。
因此我决定把杆法加在里面。自己设定了一套练习的模式:
接下来我以我当时训练内容的先后顺序,将9球的模糊训练系统的说明!
之所以称为模糊训练,而不是定性训练,就是要常做,不用太精的意思。时间久了,自然会领悟出很多道理。
下列九种球形,平时都有适当的称呼。但是在这里,将它以另外的方式形容比喻在标题上。就是希望练习者,能够深入思考探索。
送杆训练
http://s9/mw690/003d2quEgy6SPlwYjZ658&690
(图5)
如图5所示:许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下塞练习,其实,这个训练的特质不在母球的旋转。因为当球从前方滚过来时,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准备。所以必须养成将力量从后方准备好,等球过来时才打得到它。由于这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将球杆从前方拉回后方,因此必须将球杆保持在后方等它,而且,由于母球本身已经具有速度,因此发力过程必须平缓,从而养成后方直接发力的能力。养成一定的习惯之后,可以感受到手腕与手肘发力的匹配状态,是非常好的训练方式。
强度练习
http://s7/mw690/003d2quEgy6SPlzA9L0b6&690
(图6-A) (图6-B)
如图6-A及6-B所示:这是强烈高杆下塞的练习球形。
每次练习的时候,为了能够将动作尽可能的开展,需要一些动作弧度较大的球形来做为热身运动。选择高杆的原因是因为,高杆不容易产生跳球,这样练习者在心里负担较小的条件下,可以自信的将力量完全投送到前方。
当然,在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可以加上长台低杆练习。这样可以有效的修正重心的延伸线。在高低杆的练习上,我们将它做了一些归类:
-
高杆练短。
-
低杆练长。
因为台布摩擦力的作用,高杆时母球在行进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向前滚动的力量,因此高杆力量的真实性不容易体现。当然,长台的打击大部分是利用高杆来完成的,所以,长台的高杆也需要一定的练习。
低杆由于可以集中注意力,因此低杆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第42章)。
融合训练
http://s14/mw690/003d2quEgy6SPlBu1fT5d&690
(图7)
如图7所示:这是一个中距离的定杆练习,看起来非常容易。因为在许多高难度的练习之后,对打击的感觉容易发生变动,产生一些不好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没有进球压力的练习,可以有效的将练习的成果,融合在自身的习惯当中。
练习时发力必须非常完整。当发力能力增加的时候,前面说过,会不可避免的改变球杆与母球的接触时间,当我们学习这些球形后,腕力的应用能力越来越强,增加的穿透力会使准度降低,因此必须将这个增加的力量消化为自身的本能。比如在图5和图6的练习当中,会引发出一些动作和视觉的偏差,也需要修正。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的帮助融合这些偏失。
当然,如果想要追求更高的技术领域,也可以在这个练习当中增加中杆,左,右塞得打法。将母球与子球的距离设定为远,中,近三种距离来进行自我锻炼。简单的讲,就是把中杆,塞球都练在同一点上,使自己完全脱离球杆方向的约束,利用角度来进行瞄准,这种训练的强度非常大,非常不容易引用到实际打击中。但是,它所养成的习惯及感觉,可以支持打击者,朝向更高的技术能力前进。
懂球练习:
http://s8/mw690/003d2quEgy6SPlFw0zt47&690
(图8)
如图8所示:这个训练主要的目的是懂球。许多人在打球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会将球杆紧紧的控制在手中,当遇到自己不习惯的发力方式时,会突然丧失自己的打击控制能力,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理解球杆,母球,子球的力量与角度的关系。当我们约束自己在击打这15颗球时,只能用一颗星来走位。当某些球到达的位置不理想时,就会出现我们不习惯的发力方式。通过这种差异来训练自己对母球运动特性的理解,并产生应用这些特性的能力。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需要连续击打,将每个球都摆放在自己习惯的位置上来打,在经过一些练习之后,自然会有能力连贯起来。这个球形看起来非常容易,但是许多高深的技术,就是积累许多容易的技术而来的。
腕力训练;
http://s7/mw690/003d2quEgy6SPlGYRzU66&690
(图9)
如图9所示:这是一颗星训练的延伸;两颗星。
这个训练主要的是练习手腕的发力控制。一般在做塞球控制的时候,为了使母球产生旋转,都会不由自主的将力量用得比较大,因此当碰到需要精确控制力量的时候,塞球的能力和准度都会下降,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帮助习惯这些发力。另外,由于塞球的控制基本都由手腕来完成,因此这个训练过程,也会帮助理解手腕的功能。
信心练习
http://s7/mw690/003d2quEgy6SPlIy0zY86&690
(图10)
如图10所示,这是库边球的练习。但是这种球的训练重点并不是为了将它练得很准。仔细观察这些球的位置关系;一般来讲,6号球和12号球会觉得打进难度很高。
但是现在反过来思考;2号球比1号球难一点,3号球比2号球难一点,以此类推到6号球比5号球难一点。那么,6号球只是比5号球难一点。这样的练习,能帮助身体很快的接受这种球形的打击。可以让我们进步的非常快。
另外,由于初学者在击打这种薄球的时候,由于进球点的视觉面非常小,很容易养成以假想球或依靠塞球的打法来进行瞄准,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脱离这种依赖。
视觉差及跟杆训练
http://s3/mw690/003d2quEgy6SPlK6cTM82&690
(图11)
如图11所示:这个练习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训练我们的视觉差。这种球由于旋转非常厉害,因此瞄准非常不容易,在练习过程中,我们是利用视觉的差别来进行瞄准的。这种练习方式,能引导我们超越器材的约束,从而使力量支持我们的意念。意念所致,即为力量所致。二是训练我们手腕的跟杆性,由于这种旋转必须控制力量,因此手肘支持手腕发力的现象明显,这样练习发力才容易得到完整的协调。
延伸练习
http://s10/mw690/003d2quEgy6SPlLU4QN29&690
(图12)
如图12所示:这个球形,母球和子球非常接近,但是由于有一定的角度,当母球击打完子球之后,两颗球都会离开球杆的路径,因此不用担心会二次击打。这样可以将球杆完全送到前方。使我们练习在切球中能够将力量完全送出。由于发力延伸时母球的偏移量会增大,因此必须不断的矫正。为了让技术更为全面,必须用高杆,低杆,左塞,右塞来反复击打。并且完成质量要高。
这种训练对于进球点的认知,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由于子球距离袋口较远,子球正好在长台的中心线上,利用这种练习可以将力量的集中点,分辨的非常清楚。对技术帮助非常大。
校杆
http://s1/mw690/003d2quEgy6SPlNqQk810&690
(图13)
如图13所示:由于母球靠近颗星,发力时就需要将后杆提高,与桌面形成一个角度。前面曾说过,当球杆与桌面存在角度时,桌面的阻尼效应,使母球的偏移现象加大。如果架桥点不正确时,母球击打进子球之后,就会旋转。通过对这些旋转的比对,最终,可以校正出正确的架桥点。
在进行模糊训练时,不可避免的都会使自己处在母球旋转的漩涡中,使自己失去对母球与球杆方向的认同。非常容易丧失瞄球的能力,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的理解角度与进球的关系。
另外:一般在处理这种球形的时候,很难将手肘送往前方,通过这种球的练习,对于出杆的延伸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将手肘送往前方。
由于这样的练习强度非常大,在经过一些时间的练习之后,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母球的重心位置。这对技术走向高峰有很大的帮助。
补充说明:
这些练习是反复,但是由于身体需要启动时间,最好是先做第一个动作,这样有助于放松肌肉。所有的练习都要对称练习。左塞打多少时间,右塞就必须打多少时间。
这些练习的影响力非常大,一定要穿插定性和校杆。来修正自己可能产生的依赖性偏差。
这些球形适合花式台球练习。
这些球形中的腕力练习和懂球练习。后来被我录制成视频。有空大家可以到我的博客“我为球狂”系列当中查看。
“模糊训练”。就是虚拟环境!让自己的身体在这个虚拟的环境当中,形成适应环境的本能!
这种本能,转换到我们的台球技术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高精确细腻,并且稳定的打击能力。
模糊训练的本质意义是:利用近似的打击条件,引导身体分辨这些条件的差距,并且逐渐形成处理这些变化的能力!
所以,所有的台球高手。都是从练习球形产生的。没有一个是利用练习准度,而成为高手的。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些准度,但是不会控制母球。
那么:奉劝大家,忘记自己已经拥有准度吧!忘记自己已经拥有,那一点点。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准度!
认真练习球形!
S。这些内容是我在台球教材中的延伸讨论!请大家到我的其他博客内容中看看。后面的章节还会逐条逐项来说明台球技术应该具有的正确观点。
欢迎球友提问。进行交流。
(未完待续)
傅文政 2015、6、5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