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讲武堂(14)幻化
(2015-06-04 15:21:25)
标签:
体育教育文化 |
幻化
当我们在进行瞄准的时候,我们是怎么辨别自己是不是能够将目标球打进袋口的?我们又是以什么为依据,能够使母球的力量传送到进球点上的?
这个问题用台球人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应该怎么瞄准?
答案非常简单:是用我们的感觉瞄准的!
那么:台球的瞄准有什么样子的感觉?用什么样的感觉来进行瞄准比较好?
这个问题还真的是不好回答。
上一篇内容中提到:我们瞄准的感觉是因为我们自己在练习当中产生的,也说到;高手的感觉因为经过一定的本能优化之后才产生的。因此,对于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球友而言,这些感觉根本就不会存在。
那么,该怎么说明大家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我能够理解身体的这种特性,其实是非常的侥幸的。大约是在2008年的时候,当时正在编辑优化与幻化的章节。里面有一个内容让我感觉到非常的难以表达:
1、我们的身体的本能是怎么产生的?
2、为什么会产生本能?
3、我们的进化进程,在什么阶段开始拥有这种特性的?
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在探索生命的起源!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科学报道对于我产生非常大的启发:
大约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能够复原许多过去人类做不到手术。其中一个是帮一位天生眼盲的人,修复了视觉能力
当医生把他的纱布拆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期待他看见真实世界时,产生的激情!家人则迫不及待的想要帮他介绍“认识”身边的亲人!
但是,当他在纱布拆下来的时候。他什么都没有看见!
他只看见了许多的“光点”!
后来在研究什么起源的时候,我才开始理解这件事情:
生命在面对环境的时候,能够产生非常精确,并且匪夷所思的能力:比方蝙蝠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能够以声纳来观测环境。比方有些鲨鱼能够利用生命发出的电场变化来探测猎物。比方鱼类能够根据身边水压的变化来判别危险了猎物的存在。
我们人类的感觉也有许多,比方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另外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视觉!一般我们说的第六感,指的就是除了这五种感觉之外的感觉!
事实上,这些感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母体在生下我们之后,只是使我们具有这样的基础。真正使我们产生这种能力的。是经过我们不断的练习之后才产生的!
比方视觉: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看不懂外界事物的。我们的大脑透过眼睛能够接受外部的光线。但是,我们是不知道这些光线的意义的。我们的视觉也还没有连续的能力!
由于接受的光线具有某一种规律性,因此我们的身体会将这个环境的样子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里面。然后慢慢的形成一张张完整的图案!
我们眼里的这些图案,实际上是我们大脑里面的数据形式。身体将我们看见的东西,具体的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表达到我们的器官(眼睛)当中。
我们看见的图案,其实是大脑资料库处理过后形成的。
大脑(生命)真的是非常的神奇!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为便捷有效的知道自己所所处的环境,以及突出环境的变化。因此身体发展成一套视觉系统。这套系统使我们能够以连续的方式来知道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就是视觉的连续性!
(关于这些内容,有机会我再来介绍)
这件事情对我的启发非常非常的大!
像他的家人,为什么会以为他应该能够看得清楚?
这是因为,他们是拿自己的习惯在看待事情。所以他们也就以为“他”应该看得清楚了!
这件事情促使我自己有了一种全新的假设:我们在瞄准的时候的感觉,是不是也是这样子,经过锻炼才形成的?
在我探索生命的过程中,我又理解了许多生命的特质!以及自己在练习台球当中的体会结合起来。后来我基本能够确定,我们在台球上面的瞄准的时候,所使用的感觉,是一种经过特定目的训练所产生的!
那么,身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觉?
当然是为了帮助我们适应环境!
这意味着:我们在练习台球技术的时候,其实就是虚拟一个环境给自己的身体!当身体认同这个环境的需求之后,身体会产生一些对应的形式,来帮助我们面对这个环境!这些形式包括我们所叙述的“优化”、“幻化”。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将“打台球”这件事情的细节,虚拟的越完善的话,就能够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形成越精确有效的应用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两个大类:
1、是本能的形成:使我们在进行打击的时候,能够更加轻松的使用我们的肌肉关节(优化)!
2、是对应产生一些错觉(幻化)。是我们能够更为精确高效的引导自己的这种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的台球技术,其实就是我们锻炼身体的结果!
由于我们的台球技术,是由我们的本能和形成本能之后的错觉所表现出来的。这里面又有一个先后的问题:先有本能(优化),然后才会对应的产生错觉(幻化)。这样的感觉才是高效合理的。
而全面形成适合打击台球的本能,必须以本能能够认同的法则来进行锻炼才行
。所谓本能能够认同的法则,就是”自然法则“。
那么,为什么本能是认同”自然法则“的?
这是因为,本能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帮助这个生命体来适应环境才产生的。
我们的大脑的意识,当然也会影响我们本能形成的方向。但是,基本上,我们的本能是以它自己自己认同的方式形成的。
那么:这对于我们的台球技术有什么影响呢?
如果我们所使用的方法,观念不符合自己的本能的要求的时候。那么,我们在打击的时候,所使用的感觉,就会与我们试击的能力产生差距!无法精确的引导我们的身体,完美的完成打击!
我们用更为简洁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我们的打击方式,练习方式,不符合本能的要求。那么,我们的感觉就会变来变去。无法稳定!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或许应该能够明白:
盲目的追求打击台球的方式、感觉。对于台球技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合理的锻炼自己,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打击能力!
台球技术之所以不容易进步。不是因为台球本身有多难。完全是因为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我们用了不应该用的方法、观念在锻炼自己!
现在我们来稍微理解一些,什么样子的瞄准感觉(幻化)。自己是处在什么样子的观念习惯当中:
一、我们所准备的力量,仅止于球杆到达母球的时候。
这是所有台球初学者所使用的瞄准方式。
在这个时期,我们会利用球杆接触母球的位置,来估算母球的路径与进球点的关系。比且以这种关系为依据来锻炼自己的动作部位。
由于我们的估算方式是将球杆打击母球的某个位置上。所以我们就不能够过于增加球杆接触母球的时间。因此自己不知不觉的会限制球杆接触母球的时间。最终形成几个后果:
1、发力变得非常短促。
2、重心会变得比较后方。
3、球杆初速会变得非常高。
4、由于球杆接触短暂,而且仅止于到达母球,因此不需要调整架桥点。会失去对于架桥点的调整需要。
5、失去架桥点的调整需要,容易形成手架压在桌面上的习惯。
6、手架压在桌面上会约束动作部位的独立性。
7、。。。。。。
这中打击准备习惯,所产生的习惯和观念,直接限制了日后,我们台球技术的成长空间!
这个时期还会产生三种瞄准感觉:
1、转动球杆的方向,可以改变母球的路径。(这是所有初学者认定的,在“瞄准”阶段的主要任务。
2、打薄球的时候,由于母球的路径已经超出自己能够观察到的,球杆接触母球的位置。因此会以母球的薄边来感觉母球与子球的接触位置。
3、发展出假想球的瞄准理念。
这种发力方式所延伸出来的感觉,全部都会妨碍自己台球技术的进步空间。
二、我们所准备的力量,超过母球的时候。这种感觉,几乎是所有台球爱好者进步的途径!前面的“三过”。主要的就是想要说服球友,产生这种感觉!
1、由于力量超过母球,因此球杆对母球有牵引的感觉,因此会觉得,可以用球杆来进行瞄准。
2、由于准备的时候力量超过母球,因此可以感觉到球杆与母球的接触过程。这个时候,对于母球的旋转是比较能够分辨的。
3、由于力量的延伸是由手腕来感觉的。因此能够感觉,可以利用手腕来进行瞄准与控制。
4、由于手腕具有修正母球路径的能力,所以这个阶段,对于架桥点的要求不高。直接导致准度的不稳定。
5、如果是利用手肘来进行打击的球友,可以感觉到球杆成为力量的传送介质。可以感觉到自己使用球杆的自信(人杆合一)。
6、。。。。。。。
三、手腕与手肘动作时机的整合。这是成为选手的基本要素。
1、在力量的重组过程当中,由于需要调整球杆在每一个位置时候,身体的动作关系,需要用比较慢的试击来进行调整。因此整个动作会慢下来。
2、由于能够将发力的部位整合,因此瞄准的感觉会扩散到手肘。可以利用手肘来锁定进球点。由于手肘的方向变化量受到练习的约束。因此架桥点的要求非常的高。准度的稳定度相对较好。
3、能够分辨球杆与母球路径之间存在的角度。因此能够对塞球做比较精确的分割控制能力。
4、由于母球的控制,是利用角度产生的,而发力则是为了满足准度以及控制。因此当准备的力量,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时候,等于量身为这次的打击。创造一种发力条件。因此我们称这种瞄准准备的感觉为“协调”。
5、这时候不再称为“瞄准”。而是称为“试击”。
6、以9球而言,这个阶段的竞赛能力是最好的。
7、。。。。。。
四、预力。预力和上面的力量重组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力量的组合 (协调)是在进入打击区之后形成的。而预力则是拿着控制好的打击条件,进入打击区。
使用预力来进行练习会形成两个方向的幻化方式:
属于母球控制的幻化过程:
1、母球的移动是从母球打击完子球的进球点之后开始的。因此“力量从进球点开始”。
2、母球的移动是从母球打击完子球之后开始的。因此“力量从子球开始”。
3、母球能够移动到哪里,完全是因为我们所准备的力量大小和母球的旋转方式等。而实际上,我们所打击的力量和相对母球的角度,都是依据我们的准备的细节决定的。因此,我们所谓的预力,不是指我们的力量。而是指母球所具有的力量特性。
属于准度的幻化过程:
4、因为进入打击区的时候,同时存在准度与控制两个条件。而这两个条件如果不能同时具备的时候,则意念将会决定这次打击的结果方向。因此需要将意念转移到进球。对于准度而言。不是瞄准。而是“锁定”。
5、由于“力量从子球开始”。进球点也会错误的被放大到整个子球上面。因此进球点会产生漂移(瞄在子球哪里都打得近)。这时候必须更为精确的锁定方式。方法是通过进球点,与子球的中心点形成的方向。这种方式,我们称为”力量通过子球中心点““。
感觉的层次,不是竞赛的胜负法则!
这些感觉不是依照每个人的层次不同才会存在的。事实上,如果我们为这次的打击所准备的细节。非常到位的话。身体也会产生非常高阶的感觉。
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每次都能够准备的这么好!
我每次在教台球的时候,都会觉得非常的厌倦!不是因为学生多笨,还是动作做不好!
我们每次告诉他们原理,但是他们想的却是:可以不可不要了解这些,技术就会进步?有没有实际一点的方式?
就像前面我分成四个等级来说明,瞄准的感觉对于技术有多么的重要一样!如果你不去改变这个,却一些想要寻找好的感觉。实在不是我不会教。教了又有什么意义?
这些经过优化的感觉,不要说听不懂、根本也用不上!
谁来讲,也还是听不懂、用不上!
台球技术想要进步,只有一个方法:走出自己为自己所创造的笼子!
PS。这些内容是我在台球教材中的延伸讨论!请大家到我的其他博客内容中看看。后面的章节还会逐条逐项来说明台球技术应该具有的正确观点。
欢迎球友提问。进行交流。
(未完待续)
傅文政 2015、6、4于台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