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自驾游第九站——嘉兴南湖(1)

标签:
旅游骑行摄影杂谈 |
嘉兴南湖,旧称陆渭池,又称马场湖、滮湖,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地处嘉兴市城东南部,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0°76′,北纬30°76′;景区占地面积约5.86平方千米,核心区占地面积2.76平方千米。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主流经过北丽桥、城北桥至西丽桥分二水,一水向东入西南湖,一水向西仍为运河。秀水在绕城经过濠河,流入南湖。
嘉兴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南湖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湖南北长,东西狭,水域面积约624亩,水深2至4米。
2007年01月06日,浙江省旅游局公布南湖风景名胜区列为“浙江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2010年5月,南湖景区创建为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09月0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批准南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烟雨楼位于南湖湖心岛上,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936-947年),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
南湖红船位于南湖湖面,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舱举行。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
乾隆曾经六下江南,八次登临南湖湖心岛,岛上至今完好保存着两块御碑和乾隆的十四首诗,其中,西御碑分别刻有乾隆第一次和第二次南巡至此留下的诗句,东御碑刻有乾隆第二次和第三次南巡至此留下的诗句。诗中将南湖美景作了详尽的描绘,充分显现出乾隆对南湖的喜爱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