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写作》教学辅导一

(2012-11-07 15:57: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基础写作(专)

教学辅导一

 

 

第一章  导论

 导轮部分,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一、写作的一般属性:

(一)写作的个体性特征;

对于写作的个体特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客体总是被打上写作主体的鲜明烙印,但写作主体对客体的限定也不是随心所欲,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的确立是互为前提的。2,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客体的意义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写作意义,写作意义是在写作主客体遇合的基础之上,经过写作主体个性心灵的生气灌注,使课题主体化的结果。3,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

(二)写作的实践性特征。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3,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三)写作的创造性特征。1,望尽天涯路: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2,衣带渐宽终不悔: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3,回头蓦见: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

 

二.写作的特殊属性:

 

  (一)写作的化生性特征。化生是一个过程,是说写作从认识客体到完成写作成果,必须经过主体思维的多重加工、转化,才能最后生成。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潜化阶段;二是化生阶段;三是生成阶段

  (二)写作的书面性特征。书面性是决定写作成败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字因素对写作具有根本性作用;其次,写作主体的内在形式感是制约、支配和统摄写作活动的一种内在尺度,对写作的完成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最后,惯例经验是阅读者有效把握文本内容的重要心理能力,也是阅读者评价文本写作成败的重要心理依据,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

  (三)写作的交流性特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阅读者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文本的意义,从而实现文本的价值;二是作者也以隐含的阅读者的身份、阅读者的心理特征参与整个文学创作。三是指作者与读者的相互关联的双重性质。

 

三 .写作的基本规律:

 

  (一)写作化生律:是指构成写作活动的那些基本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进入,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以致最终生成具有新质的写作成果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写作内容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写作形式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写作文本是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化生关系的产物。

  (二)写作整合律:整合是多元化一元。写作是主体内部各不同层次多种因素发挥各自作用,实现文本创造的过程,因此,整合律是各种类型的写作活动都存在的一条写作基本规律。它由记忆整合、思维整合、文本整合三个层次构成。

(3)写作通变律。意为写作只有善于变化才能持久,只有寻求发展才能避免僵化。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

 

第二章 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体验或认识。写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基本手段,而言不由衷或者言之无物显然都不可能达到与阅读者进行精神交流的目的,因此从写作的精神交流性特征来看,是否言之有物是评价写作成败的最基本的标准。写作成果如果不能首先达到言之有物的要求,那么它即使在其他方面达到很高水平,也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写作,因为它并不具有写作的精神创造性和交流性特征,因而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来看,言之有物之“物”,即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包括文本材料和思想两方面因素。以下,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谈谈使写作言之有物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

文本构成的三个方面:一是由文本材料和思想组合而成的文本思想内容,中国古代写作理论所要求的“言之有物”,就是指的这个方面;二是确定材料与思想之间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的文本结构安排,中国古代写作理论所要求的“言之有序”,就是指的这个方面:三是通过遣词造句、修辞润饰而使上述有组织的思想内容得以恰当展现的文本语言表达,中国古代写作理论所要求的“言之有文”,就是指的这个方面。在文本构成的这三个方面,或者说写作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中,“言之有序”,亦即文本的结构安排,处于使写作实现由“隐”(写作者的内在思考)到“显”(书面化的阅读文本)的中介转化的关键地位。它上承写作者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内在思考,经过一系列的结构化处理,使其与书面语言表达的本质要求“接轨”,从而下启书面语言表达意义上的“写”的过程,李渔《闲情偶寄》称之为“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写作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即言之有文的能力问题。因为写作者的一切思考与谋划,无论是关于文本思想和材料的,还是结构安排的,都要最终通过“写”来落实并得以表现。“写”的过程就直接表现为语言运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自然也是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当然也是评价写作成败的一项基本的和重要的内容。

写作总是表现为特定文体的写作,因而文本也总是以特定文体的形态存在的。当然,不论什么文体的写作,都包含一些相通共有的基本因素,都遵循一些普遍有效的基本规律,这正是我们以上讨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意义所在。但是,当我们将这些基本因素和基本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写作活动中去时,就会发现它们必须经过一种有效的整合才会具有相应的实践价值,并以文本的形态表现出来。这种能够对所有文本写作相通共有的基本因素发挥整合功能的因素,就是文体。换言之,如果脱离“言之有体”的整合和统摄功能来谈“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就会失去它们应有的揭示写作基本规律的价值,因为写作总是表现为特定文体的写作,文本总是以相应的文体形态作为其生命存在的一种标志。

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 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经被写作者关注并意识到具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搜集积累以备选用的一切原始资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据形态的等等。

2. 狭义的“材料”:专指经过写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要写入文本中,因而成为文本的构成因素之一的那一部分取自原始资料的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

  3. 材料的分析:为实现对材料的意义与价值的全面认识和深入把握奠定基础;为实现对不同材料之间意义与价值关系的整合奠定了基础。分析方法有部分分析、阶段分析、层次分析。

  4. 材料的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的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衔接甚至相互包容的过程。通过分析而将材料中的个别特征区分出来,则是为了在材料之间实现综合。

  5. 形成文本思想的方法:归纳概括法、主客遇合法、纵横比较法。

基本掌握:

1.思想的要求:真实;深刻;新颖

2.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感受深刻的材料;内涵丰富的材料;新颖生动的材料。

重点掌握:

1.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材料最具有精神启迪效果;材料具有生动性、新颖性。

2.思想提炼的途径: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