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础写作》辅导四

(2012-11-08 09:52:34)
标签:

杂谈

分类: 基础写作(专)

辅导四

 

 

    第六章言之有体(上)——文体

    第一节  文体意识与写作

    一、文体概念

  (一)文体的两种含义;

    (二)“文体”概念。

    二、文体意识

    (一)文体意识;

(二)文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文体意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

三、文体意识与写作

    (一)文体意识与写作之间的三种联系;

    (二)文体意识发展的两种途径。

    第二节  文章构成要素中的文体差异

    一、言之有物中的文体差异

    (一)文章材料中的文体差异

    所谓文章材料中的文体差异,就是强调在具体写作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定要求,只有这样,被写入到文章中去了的那些材料,才能真正成为文章的一种构成因素,而与其他同样符合文体特定要求的构成因素融合一体,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文体规范的文章。

    在不同类型的文体写作中,对材料的选用和表现要求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在新闻写作中,除了特别强调材料的真实性之外,还同时特别强调材料的时效性,即一定要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否则就不成其为 “新闻”了。当然,新闻写作中也需要采用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为写作材料,但那一般是作为背景材料进行处理,并不构成新闻的主体。再如,在理论文章的写作中,除了特别强调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之外,还特别强调作为论据引用的理论材料的真理性、权威性,它们应当是经过人们的实践已经证明是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否则便不足以用来支持自己所提出的新论点。同时,

理论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形态的还是理论形态的,其表现方式都应当是简要概括性的,而不应当采用详细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影响以致湮没中心论点的表达。

又如,在实用写作中,材料的选用特别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作者所提供的材料就要能为使用者提供“立竿见影”的使用范例,所以对材料的表现也必须重点突出,不搞面面俱到,否则会令使用者不得要领或是无所适从。

(二)文章思想中的文体差异

之所以要把文章思想界定为“通过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这样一个内涵宽泛的、不确定的可以容纳多种理解的概念,就是因为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中,文章思想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具有鲜明的文体差异,难以一概而论。它可以是观念形态的,也可以是情感形态的,可以是直接表现形态的,也可以是间接表现形态的。认识和把握写作中文章思想的不同表现形态,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文章思想的含义,而且也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文体对写作活动的内在支配作用;因为文章思想在写作中所呈现的不同表现形态,正是不同文体的特性和要求的鲜明体现。例如:

在新闻写作中.文章思想主要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种理性的认识,但一般不在文章中直接表现。文章所直接表现的内容是作者所报道的某个新闻事件,它要求绝对的客观真实,当然不允许把作者的见解掺和其间。但是,作者之所以要报道某个事件或事件的某个方面,总是缘于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形成的他所希望表达的某种新闻意图,他是在这种新闻意图的支配下从生活中选择报道的对象或者是报道的角度,通过这种“让事实说话”的间接方式,来实现作者的新闻意图。

在理论写作中,文章思想也主要是某种理性的认识,但它是以论点的形式在文章中直接提出,并通过组织一定的论据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从而最终使其得以确立。所以说,在理论写作中,文章思想是以观念的形态和逻辑推论的方式直接得以表现的。

在文学写作中,文章思想通常被称为“主题”。这本来是德语中的一个音乐术语,指一首乐曲中最具特征性,并始终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旋律,即主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后来,这个术语被广泛地用于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文学创作中的主题是一个内涵比较复杂的概念,因为它既可以是包含深刻理性内容的,也可以是充满浓厚感情色彩的,当然还可以是理性与情感相互交织的。一般来说,在文学创作中,主题所具有的理性内涵往往并不构成作品的直接表现内容,这与新闻有其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却是本质性的,新闻是通过有选择性地报道客观事实的方式来间接表现作者的新闻意图,文学则是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虚构来创造一个“第二自然”,以此来象征、暗示或寄寓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实现作品主题的间接表现。

在实用写作中,文章思想一般也表现为某种理性的认识,而且也是由文章写作来直接表现的,这与理论写作是一致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理论写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一种尚待证明的新见解,所以它需要采用逻辑推论的方式来论证,使它得以确立;而实用写作要表达的思

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事物或事理的认知,所以它需要的不是逻辑推论的论证,而是陈述解说的告知。

总而言之,写作的文体类型不同,文章思想的具体内涵、表现形态和实现方式也就不同。我们只有从准备写作的文章所从属的文体类型的特性和要求出发,才能形成符合文体写作要求的文章思想,并使它得到有效地表达。

二、言之有序中的文体差异

(一)不同文体对结构有不同要求

写作中的“言之有序”,主要是文章的结构安排问题,它与文体的关系往往是最直观的。不同文体对文章的结构安排都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其中有些往往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形态上直观地表现出来。结构安排只有适应这些文体的特定要求,接受文体形式的制约,才能写出合

乎文体规范的文章。

例如新闻(消息)的结构就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穿插安排)和结语几个部分组成。新闻当然也是一种叙事性文体,但如果单纯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新闻文体所要求的这种结构安排明显带有叙事的重复性,而这恰恰是一般记叙文写作所要力求避免的。这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体,新闻的结构安排显然与一般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有着鲜明的文体差异。

    再比如,科技论文的结构通常是由绪论、材料与方法、观察与结果、讨论、总结、图片与说明、参考文献、外文摘要等8个部分组成,前5项是正文内容,后3项为论文附件。这种结构形态与我们所熟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结构形态显然也是大不相同的。

    至于像同属于文学创作领域中的不同文体的写作,同样也在结构安排上鲜明地呈现出不同文体的各自特点。例如诗歌要求分行分节,戏剧要求分幕分场,电影电视要求分镜头组接(蒙太奇)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文体写作中以结构形态呈现出来的文体差异或者说文体特点,绝不是单纯的形式要求,而首先是由其文体内容表现的独特性所决定的。例如诗歌的分行排列,就是由诗歌内容的抒情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写作时只有因体制宜,使文章的结构安排符合相应的文体要求,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二)几种文体结构差异比较。

三、言之有文中的文体差异

(一)语言“准确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

不论什么文体的写作,语言的准确性都是一种共同要求。不过,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写作中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的具体内涵是因体而异的。

例如,理论写作的特点是以抽象的逻辑推论方式来使作者的论点得以成立,而这种逻辑推论的进行需要建立在科学的概念使用基础之上,因此理论写作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概念使用上的科学性。比如说我们要写一篇论述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的论文,

就不能使用“题材”的概念,而只能使用“材料”的概念,因为“题材”概念不是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科学概念,因而它是不准确的。

再比如,实用写作一般是建立在人类已有知识,即通常所谓“常识”基础之上的,所以实用写作中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要求也要以概念使用上的科学性为基础。但同时,由于实用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对某项具体内容的告知,所以对实用写作中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要求还

包括理解上的唯一性,即不得有多种解释。这种情况在经济和法律类文书制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请看例子:清代山东胶州到济南的铁路是清政府向德国借款修筑的。当时议定沿铁路左右共三十里宽地域内的煤铁矿产,德国有权开采。条约中却是这样写的:“沿铁路三十里内之煤铁矿产,德国有权开采。”这个“三十里内”,叮以理解为左右共三十里,也可以理解为左右各三十里。结果,德国人就钻了这个语言空子,硬说是左右各三十里,使我国资源蒙受巨大损失。这真是一句之误,失地千里。

至于文学写作,也同样特别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甚至是唯一性的要求。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学习写作时就要求他:“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表面看,文学写作与理论写作、实用写作一样,都要求语言运用上的准确性,但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在这种共同要求之中包含着由于文体写作的思维内容、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鲜明的文体差异,所产生的阅读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从作者的角度来说,理论写作、实用写作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主要针对的是作者对写作对象理性认识的明确和语言表述的精确;而文学写作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主要针对的是作者对写作对象感性特征把握的具体和语言表述的鲜明。因此,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理论写作、实用写作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主要作用于读者的抽象理解能力,其效果是尽量具体地规定读者抽象理解的可能性;而文学写作对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主要作用于读者的感性想象能力,其效果是通过对写作对象感性特征的准确表现,有效地唤起读者相应的审美想象,让读者在自己的审美想象中去重新完成文学形象的创造。

在这里,文学语言准确性的独特魅力就体现出来了。好的文学描写的一个突出标志往往在于,它既让人觉得是那样的准确,甚至是唯一的.不能移易一字,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但同  时,由于它作用的对象是读者的审美想象而不是抽象理解,所以这种  “准确”恰恰不是要限定读者抽象理解的可能性,而是为了有效地撞开读者审美想象的大门,从而充分发挥读者个性的想象创造的可能性,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效果。

    (二)语言“简洁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

    不论什么文体的写作,简洁性都会是语言上的一个共同要求。当然,由于文体不同,写作中对语言简洁性要求的具体内涵也必然是各有差异的。

    例如,对理论写作而言,语言的简洁性要求主要表现在由于作者对问题认识深刻,所以论述问题不绕弯子,不兜圈,而是单刀直人,直逼要害;与此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极富逻辑性,条理清晰,顺理成章,让人一目了然。 

再比如,对实用写作而言,语言的简洁性要求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尽可能简明扼要,便于读者把握要领;形式上大量采用条款化的表达方式,尽量省略衔接、过渡性语言,这既便于读者把握要领,也便于读者遵照执行。

至于文学写作,虽然也同样十分强调语言运用的简洁性,但由于它的思维内容、思维方式与理论写作、实用写作不同,所以它对语言简洁性要求的具体内涵也就有了自身的鲜明特点。

理论写作、实用写作都是直接诉诸读者的抽象理解,所以其语言的简洁主要表现在怎样用尽可能少的文字直接把尽可能复杂的内容说得清楚明白。

文学写作由于是直接诉诸读者的审美想象和情感体验,所以其语言的简洁主要表现在怎样用尽可能少的文字直接撞开读者审美想象的大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与以上所说的作者对写作对象感性特征把握的准确联系起来。中国传统写作理论把文学写作中的这种建立

在对写作对象感性特征把握的准确性基础之上,采用简洁性的语言直接撞开读者审美想象的大门,让读者在自己的审美想象中形成对写作对象栩栩如生之感的情况,称之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当然,强调文学写作直接诉诸读者审美想象的性质,并不是说文学写作不要传达,或是不能传达深刻的思想,而只是突出了文学写作表达深刻意蕴的独特方式,即所谓“立象以尽意”。正因为如此,文学写作在意义的传达方面就有了与理论写作、实用写作截然不同的独特效果,那就是它的语言表述几乎是可以言不涉“意”的,但“意”在“象”中,读者可以通过语言所唤起的审美想象去感受文学形象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文学形象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甚至可能是“说不尽”的思想意蕴。中国传统写作理论把文学语言的这种传达意义的特点,称之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它是文学写作对语言简洁性要求的更深一层含义,也是其不同于理论写作、实用写作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语言“生动性”要求中所包含的文体差异

不论什么文体的写作,生动性也同样会是语言上的一个共同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文体不同,写作中对语言生动性要求的具体内涵也会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理论写作中的语言生动性要求,就不能理解为语言的通俗化或形象化,因为“书论宜理”。在理论写作,尤其是学术文章的写作中追求市俗化,乃至插科打诨、耍贫嘴,只会令读者倒胃口。理论写作中语言运用的生动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语言表述形式的严密而流畅,与其所表达的认识内容的深刻而透彻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的一种令人茅塞顿开、酣畅淋漓之感。

再比如,实用写作中的语言生动性,严格说来也不在于怎样多用修辞手段,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那只是增加语言生动性的一种方法,而且必须要适合文章内容的表现需要。实用写作的语言基本特色在于平实,即所谓“铭谏尚实”。实用写作通常使用通俗但却简洁,朴实然而流畅的语言,将需要告知的内容准确、清晰地传达给读者,这是花哨不得的。但是,平实并不等于平淡,好的实用写作同样会令我们获得一种语言的生动感。这是因为,实用写作是一种最直接地与读者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文体类型,在它那种通俗但却简洁,朴实然而流畅的语言表达中,适时地传达着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新颖变化,以及我们需要及时了解的新鲜知识。正是这种子实的语言与鲜活的信息相互结合,形成了实用写作所特有的语言生动性的基础。

    至于文学写作,语言的生动性似乎就是它的“专利”,不是说“诗赋欲丽”吗?不过,文学语言可以比较自由地使用华丽的辞藻来写景状物,这还只是对文学写作语言生动性的一种表层理解。从深层次来看,文学写作的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性,但这种形象性并不在于文学语言字面本身,而在于它所唤起的读者的审美想象之中。所以判定文学语言是否具有生动性的关键,不在于其字面是否华丽,而在于它能否有效地、充分地调动读者的审美想象。这样一来,文学语言的生动性其实是与前面说到的文学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联系在一起的。那种不能有效调动读者审美想象的作品,即使华辞丽句堆砌满纸,也毫无生动性可言。而能够有效调动读者审美想象的作品,即使字面平淡如‘床前明月光”,也能使我们在审美想象中获得生动的美感。这正是文学写作所特有的语言生动性的真实含义所在。

    请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篇不足百字的微型小说: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马克.吐温  

 

招聘年轻的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从字面来看,这篇小说毫无生动性可言。但是,一旦读者的审美想象之门被它撞开之后,这份“账单”就会在读者的想象中变成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画面:丈夫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可能还相当漂亮;很快就与她的关系有点暧昧,以致提前一周预付给她薪水;接下来又买花送给她以献殷勤;还与她约会共进晚餐;然而事有不慎被夫人察觉,于是家庭大战不得安宁,为息妒火丈夫为夫人买了华丽的时装;为平愤怒,或是为了有个帮手,又为岳母买了昂贵的大衣;但夫人依然不依不饶,丈夫最终只能是辞退了年轻打字员而重新聘请一位中年打字员。当这些内容像影片一样在读者的想象中活跃起来时,你能说这篇小说的语言不生动?

    第三节  文体分类

    一、文体分类应当具有统一的科学依据

    (一)文体分类的必要性;   

    (二)进行文体分类的前提条件。

    二、文体分类的科学依据应当是人的意识功能

    (一)文体分类可以有多种标准;

    (二)文体分类的科学依据应当是人的意识功能。

    三、意识功能的三种基本方式与文体的三大类别

    ·(一)意识功能的三种基本方式;

    (二)文体的三大类别。

    第七章  言之有体(下)——三种基本文体类型

    第一节  实用(认知)性文体

    一、实用(认知)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一)实用(认知)性文体的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

    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二)实用(认知)性文体的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

    息。

    二、几种实用(认知)性文体简介

    (一)消息与通讯;

    (二)说明书与解说词;

    (三)调查报告与总结。   

    第二节  析理性文体

    一、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一)析理性文体的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

    的一种推论;

    (二)析理性文体的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二、几种析理性文体简介

    (一)评论;

    (二)学术论文。

    第三节  审美性文体

    一、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一)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点;

    (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达特点;

    (三)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审美魅力。

    二、几种审美性文体简介 

    (一)散文;

    (二)诗歌;

    (三)小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