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2022-07-27 08:49:30)
标签:

旅游

山西

平遥

分类: 国内游记

平遥古城县衙为明清时期的衙署。据有关历史文档记载,这座衙署初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重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到现已六百余年;后来曾经多次增建修补。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中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万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江西浮梁县,山西平遥县,河南内乡县、叶县),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县衙。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县衙正门廊柱上的楹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上联谆谆劝告老百姓人与人之间要与人为善,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空;否则,即使费心神、费钱费力的胜了官司,也终是累己,得不偿失。下联告诫官员要懂规矩,切莫意气用事,要审时度势,勤勉、清白、谨慎才好与民做主,否则天理难容。一副对联既揭示了为民之德,也阐释了为官之道。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进入县衙要查验门票,六十岁以上老者凭身份证免票入内。从大门进去是仪门,也称二门;门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当中开门。按照封建社会儒教伦理,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必须上下有别,贵贱有别,不可乱礼逾制。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须遵循礼制。仪门平时关闭,只在县太爷出巡、回衙、恭迎上宾、重大庆典时方才开启。平时走两侧角门,两侧角门东为人门,西为鬼门。一般人两门皆可出入,惟提审、押解犯人,必须走鬼门。

仪门前廊柱上的楹联为:“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此联道出了衙门内外情与法的区别,遵规守矩的良民享受和风细雨,违法败德的坏人必受酷刑严惩。“案内三尺法”是古代将律条刻在三尺长的竹简的简称,强调法不容情,国法如山。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仪门西侧墙面上的县衙游览图。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穿过仪门,就是县衙的第二进院落。从这里看仪门的门殿。白墙黑字的“公生明 廉生威”赫然入目。门殿两侧停泊一辆车辇和一乘小轿,这应该是古代县官出行的代步工具。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第二进院落宽敞,大堂坐落在1米高的台基之上,台基前配有月台。这是县衙的主体建筑。这里过去是县官审理重案、要案、命案的公堂,也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大堂檐下悬挂明万历四十七年知县杨廷谟题写的“亲民堂”匾额。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廊柱上的一幅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对联提示县官与百姓换位思考,被总书记作为送给县委书记们的赠言,勉励他们勤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大堂面宽五间,当中三间是审犯人的公堂。正中后方屏风上绘山水朝阳图,屏前为官台,上方有官阁,也称暖阁。阁上方悬挂督促官吏判案公正、执法严明明镜高悬匾额。桌上有两个签筒,分别放置黑色和红色的令签。记得在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看到有审案的情节。每当官员要对嫌疑人用刑的时候,会从桌案上签筒里拿出令签扔到地上,命令差役执行命令。不同颜色的令签表示对被审犯人施以不同刑罚。或许,电视剧里的情节和道具参照了这里县衙大堂的结构和布置。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大堂后面是二堂。这里是县官日常办公的地方。廊柱上的楹联颇有深意:“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联中的愧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寓意给民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惭愧。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二堂外的木栅栏上悬挂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题词。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县衙的牢狱位于仪门西侧的跨院。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进去看。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县衙大门外西侧有有一间申明亭。申明亭的修建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令一道诏令。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诏令全国各州、县修建申明亭,凡民间婚姻、田产、地基、斗殴等纠纷,须先在申明亭由各里长调解,调解无效者方可具状击鼓。也就是说,申明亭是一个民事纠纷调解机构。设立申明亭是明朝初年对诉讼程序的一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千百年来县官被民事纠纷所困、无暇考虑发展本县域民生大事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司法资源的浪费。这座申明亭原修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已经有400年的历史,现在是县衙博物馆的售票处。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出县衙侧门,看到县衙东侧有一座横跨县衙外大街的两层小楼;一层中间开砖券门洞,二层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古拙质朴,体现出历尽沧桑、洗尽铅华的状态。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听到一位导游对游客介绍说,这座小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小楼西侧檐下挂“观风楼”匾;东侧挂“听雨楼”匾。小楼是县衙的附属建筑,登楼的楼梯在县衙的院子里。在楼上可以俯瞰浏览古城全景。

提示官民换位思考的平遥县衙——2021山西自驾游记(八十四)

 

或许,当年的县太爷就是为了俯瞰苍生大众日常经历的风霜雨雪,了解黎民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修建了这座小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