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念馆历史纪念碑 |
分类: 亚洲旅游 |
我们的旅游车停在纪念馆园区外的停车场。园区大门是一座清水混凝土框架。因为逆光原因,从外面看不清门楣上的文字。进入大门后回过头去看,门楣上以英文和希伯来文篆刻着:I will put my breath into you and you shall live again, and I will set you upon your own soil. 试着翻译如下:“我要将我的呼吸注入你们,你们将得到重生。我会将你安放于你自己的土地上“。这应该是纪念馆建设者的一贯秉持的理念。
参观那天的天气不好,但是参观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参观者中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有白发苍苍的当地居民,还有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人。
这座朴素简洁的平顶方形水泥建筑是纪念馆的游客中心(Visitors’
Center
游客中心不仅为游客提供票务服务,还出租各种语言的讲解器,其中包含中文的讲解。据说讲解的内容很详细,如果根据展品的编号顺序听完所有讲解,大约需要5-6个小时。我们的时间有限制,更重要的是有张老师为我们做专家级的讲解,所以没有租用讲解器。纪念馆规定,参观者的双肩背包、电脑包等不得携带进入展厅,所有不符合规定的包都需要寄存。寄存处位于游客中心的负一层。
方柱墙面上镌刻的文字显示,游客中心的建立得到了美国的大卫和菲拉夏佩尔一家的慷慨赞助,并得到旅游部的支持。这是一个将感恩落实到实处的民族。
游客中心的玻璃门上,张贴着一个烛台形状的图案。
后来才知道,这个图案叫做亚德.韦希姆烛台(Yad Vashem Candelabra),是纪念馆的logo。在纪念馆园区内,随处可见这个烛台形状的立体雕塑。但是不清楚这个烛台造型的含义或出处。
游客中心附近的纪念洞(The Memorial Cave),洞口放置着一块紫黑色的石头。细看发现,石头上刻着数字“6000000”,这是在大屠杀中遇难的犹太人数量。纪念馆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为遇难同胞建立的纪念碑。
游客中心东门有一座半圆形的检票处。屋檐上的文字“大屠杀历史博物馆(The Holocaust History Museum)说明,这里通向大屠杀历史博物馆的入口。(下图来自网络)
从检票处通向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的道路是一道架在半山坡的栈桥。(我们参观时下雨,拍的照片不清晰,下面两幅图片均来自网络)
大屠杀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长180米的混凝土建筑,侧面呈三角形,是一座横亘在地面的三角形棱柱。棱柱的大部分置身地下,只有顶部的三角形天窗露出地面。从空中看,这个长长的棱柱体像是一支埋在土中、箭头被折断的箭矢。(下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