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基督徒视为圣址的尼特受洗处——2020以色列约旦旅游(十八)

标签:
旅游受洗雕塑 |
离开戈兰高地之后,我们去参观位于约旦河畔的尼特(Yardenit)受洗处。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曾在约旦河中接受洗礼,这里因此被基督徒视为一生向往的圣址。
张老师向我们介绍,对基督教徒来说,能够在当年耶稣施洗之地接受洗礼是其一生的荣耀,也是世界各国基督教徒终生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们认为,在约旦河的圣水中浸洗可以清除自己的罪孽,犹如脱胎换骨而获得新生,从此生命更有价值。因此,尼特受洗处每天都有来自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教徒举行洗礼仪式。据统计,每年在此受洗人数超过50万。
我们的旅游车驶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到达尼特受洗处的停车场。
通往受洗处大厅的石墙上镶嵌着不同文字的石碑。这些石碑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教徒的捐赠,不同文字的碑文内容相同,都是描述耶稣接受洗礼时的场景。
这是中文的石碑,来自于香港一位牧师的捐赠。中文碑文如下:“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旦河里受了约翰的洗。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受洗处大厅里,墙壁上贴着几张信徒受洗的图片。
穿过受洗处大厅,就是举行洗礼仪式的河岸。一块木牌上写着“Yardenit The Baptismal Site On The Jordan River”,意思是“尼特,约旦河上的受洗处”。
受洗处的河道不宽,水流舒缓,两岸绿树成荫,鹅卵石垒砌的堤坝,保留着古拙朴素的风格。受洗处被栅栏分隔成几个区,以便不同国藉的教徒在不同区域接受洗礼。河岸上为受洗信徒修建了入水的台阶,为参观洗礼仪式的游客设立了护栏。
6位受洗信徒穿着白色的受洗袍。参观洗礼仪式的游客比受洗信徒人数多一些。
从外观看,当天的受洗者都是白种人,且多为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两位老者踏着水中的石阶缓步进入受洗区。走在后面的老者笑容满面的向岸上的亲友回首致意。
停留在栅栏上几只海鸥闻声跃起,在他们周围展翅翻飞,似乎对他们表示欢迎。
张老师说,相传当年是约翰为耶稣施洗;因此,后世的基督徒将其称为施洗约翰。河水中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是主持洗礼仪式的牧师,另一位是受洗者。牧师向受洗者说了几句话,我们离得远听不到讲话内容,只看到后者频频点头颔首。
受洗者捏着鼻子,牧师扶着受洗者,将他的身体向后浸入河水中,随即将他扶起。洗礼完成。
受洗者非常兴奋,高举双手表示激动之情。
这两位受洗者完成洗礼仪式后热烈拥抱。
一位年轻的受洗者更激动,泪流满面的与同行受洗者紧紧拥抱。
主持施洗的牧师被受洗者的情绪所感染,他动容的与两位受洗者互相致意。
一排海鸥落在围栏上,静静的观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洗礼仪式。
这几位受洗者的洗礼仪式结束后,河面上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受洗处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以色列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与其他旅游景点一样,设有旅行纪念品商店,出售以色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其中最特殊的是瓶装约旦河圣水,据说生意相当不错。
这些雕塑的造型很有特点,或许取材于当地的历史故事或宗教传说。
我买了一本介绍以色列历史文化的中文画册,为以后写博客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