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千年沧桑的雅法老城(下)——2020以色列约旦旅游(五)

标签:
古城小巷建筑春节 |
分类: 亚洲旅游 |
从凯度明广场向南走,进入雅法老城的古街巷。古街巷入口有一个真人大小的拿破仑雕塑,雕像手持的指示牌上写着:历史遗迹(Historical Site)。
古街小巷的房屋多为砖石垒砌,一门一窗、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处处流露出久远的历史气息。
这幢老房子的门口,有一个金属材质的雕塑,古朴粗旷的风格与岁月斑驳的古建筑相得益彰。乍看以为是烛台,细看下来却不像,因为这东西放在室外,既不防风也不挡雨。我们研究了半天,不知道这雕塑是件实用器还是工艺品。
我们沿着缓坡石板路拾级而下。回头望去,圣彼得教堂坐落在道路尽头的最高处,虽无雕梁画栋,却也气度不凡。
几十名中学生年纪的犹太男孩,坐在道路护坡与路旁房屋之间的台阶上,聚精会神的听一位长者(或许是他们的老师)讲话,有的人还在认真的记录。
看到我们从道路上经过,这些犹太男孩向我们报以友好的微笑。一张张清纯灿烂的笑脸为斑驳古旧的街巷增加了生机和活力。
一座门窗尚全的老房子,无法掩饰岁月留下的苍凉和破败。
我们从老房子旁边的坡道进入蜿蜒幽深的窄街小巷。
小巷两边的石头楼房,顺着地形随高就低,凹凸不平的墙面,一如古城的历史年轮。
小巷深邃曲折,宽不到两米,随着山势上上下下;进入小巷犹如走进时光隧道。
张老师告诉我们,雅法老城里的房屋城中最古老的建筑可追溯至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代。受地形和面积所限,房屋的建筑结构非常紧凑,天桥、阁楼、拱门、飘窗、坡道等多种建筑形式得到非常巧妙的应用。这些房屋虽然陈旧,但是依然焕发着不可复制的古典美;因此受到艺术工作者的青睐。许多画家、雕塑艺术家、行为艺术家、广告公司等在这里开设工作室,使得古老的雅法小城焕发出当代艺术的风采。
张老师特别提醒我们注意这个门牌。在雅法古城里,所有的街巷都用星座命名。因为我对星座知识了解甚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不认识这个门牌上的图案是什么星座,真是惭愧。
古城的小巷如迷宫一般,上有天桥过街,下有隧道入地,看似走到尽头,却又绝处逢生。从这条隧道穿过去,是一座隐藏在小巷深处的教堂。
我们从一条隧道走出来,眼前桅杆林立,船舶云集;原来已经从古城的小巷走到了雅法港口。
回过头去看我们刚才走出来的门洞,曲径通幽,如果不是跟着张老师,我们肯定找到不到这个出口。
根据门口右侧展板上的文字说明得知,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德国、希腊、波兰、俄罗斯、美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都在雅法老城开设过领事馆。当时,这些领事馆坐落在港口上方的克里斯蒂安区。我理解,就是坐落在从这个门洞走上去的街巷里。也许因为这段历史,展板将这个门洞称为通向古代世界之门(The Gate to the Ancient World,下图划红线处)。
我们进入雅法老城时,天气尚好。走到雅法港与特拉维夫共有的海湾时,风越来越大,海面上白浪翻涌,将海湾对面特拉维夫映衬得犹如海上仙山楼阁。
海岸边,立着一座红色的大相框。相框以特拉维夫城为背景,融入多个中国元素。上面横梁写着汉字“新春快乐,我在特拉维夫”,左右两侧各有一幅象征鼠年的剪纸图案,左右门柱上写着2020。下梁的英语落款是“ISRAEL MINISTRY of TOURISM”。原来,这个相框是以色列旅游部为欢迎中国游客而专门设立的,让中国游客体会到万里他乡遇故人的感觉。
我们参观当天是2020年2月24日,恰逢中国农历猪年的年三十。我们每个人在这里留影一张,作为在以色列欢度春节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