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清幽朴实无华的静思精舍(下)——2019台湾自由行(十五)

标签:
慈善农田陶器蜡烛 |
分类: 国内游记 |
徜徉在静思精舍的庭院里,有一种置身于纷繁尘世之外的感觉。环顾四周,青砖铺地,树影婆娑,绿草如茵,碧潭如镜,一派平和幽静的景象。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静思精舍的庭院里里不仅有花草树木,还有粮田、菜地和果园。
一位义工在田间劳作。我们与她交流得知,证严法师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理念,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慈济的僧人从不出去化缘,所有的粮食蔬菜全部来源于自给自足。
这位义工指着田头遮雨棚上的一块展板向我们介绍,勤俭劳作、善待生灵是慈济人坚持了50多年的传统。
根据义工的介绍得知,慈济基金会从成立之初开始从事慈善事业,提倡每位慈济人向社会捐献零用钱,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当时向社会宣传慈善时提出的口号:省下零用钱,可救贫穷人。
随着慈济基金会的发展壮大,各年收到的善款越来越多,但是证严法师和所有的慈济人将收到的捐款全部用于慈善事业,而绝不从捐款中提取哪怕一分钱的“管理费”。慈济对每笔捐款的去向,都详细告知捐款者,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静思精舍的院子里不仅有农田,还有两个制作陶器和蜡烛的作坊。这是位于陶器作坊门口遮雨棚上的展板,展板上文字显示了慈济人笃信的理念:工厂即道场,心静即土净,处处好修行。
我们走入陶器作坊参观。里面的义工正在一丝不苟的工作。
旁边的架子上摆满了陶器半成品。
这是已经完工的成品。
白色陶罐上画着静思精舍的图案,清新质朴而富有禅意。
慈济人将慈善理念融入到陶器制作中,所以这里烧制陶器的窑口被称为陶慈窑,而不是陶瓷窑。下图橙色灯罩上可以看到陶慈窑的戳记。
这是位于蜡烛作坊门口遮雨棚墙面的展板。展板上文字介绍,证严法师秉持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理念,殚精竭虑的思考为社会做贡献,但是还要尽力减少日常生活中对资源的消耗。为了避免蜡烛燃烧过程中流泪而造成的浪费,反复试验最终制成“不流泪蜡烛”。
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在这里做义工。她在和我们说话的同时,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这位义工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作用义工就是做修炼,也是做慈善,她们的交通食宿费全部自理,不会动用捐款人的一分钱。
这是蜡烛作坊的成品。
离开静思精舍之前,我们去参观位于停车场旁边的静思综合商店。这个店比庭院里的那家店规模略大一些,经营的商品种类也多一些。其中最受参观者关注的是静思陶器坊制作的陶器,造型古朴,图案飘逸,颜色素雅,颇有古风意趣。
这是陶器坊制作的彩绘三层杯。
这是慈济人种植并制作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