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旗飘飘的吉安庆修院(上)——2019台湾自由行(四)

标签:
寺庙建筑鲤鱼文化 |
分类: 国内游记 |
我们在花莲参观的第三个景点是位于吉安乡的庆修院。
为我们开车的郑师傅介绍,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日本佛教各宗派纷纷在台湾各地设立寺院。1917年建立的“吉野布教所”是那时建立的众多寺院之一。二战日本战败撤离,吉野布教所由当地居民接管,改名庆修院;正堂供奉的主神从原先的不动明王改为供奉释迦牟尼佛及观音菩萨。现在,庆修院由花莲县政府负责修葺和经营,是台湾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日本寺庙式建筑。院中没有住持持、沙弥等僧人,也不举办佛事活动,而是对公众开放的公园。
这是在谷歌地图下载的卫星图片,图中红色矩形所在位置即吉安庆修院。
这是庆修院门票的正面和背面。
庆修院大门朝北。左右门柱前悬挂白底黑字的庆修院灯笼。门楣下的麻绳垂着四串白纸花和三个麻绳穗头。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认为,这些装饰说明寺院内正在为某位信徒做超度。但是向郑师父求证,他却说不是。他告诉我们,他多次带游客来参观庆修院,每次都是这个样子。这种装饰体现了其前身布教所的日本寺庙风格。
大门右侧的外墙上,张贴着介绍庆修院历史的广告牌。
进入庆修院大门之后,首先看到一座石头水池。郑师傅说这是水舍,是过去布教所留下的设施,一直保留并沿用至今。
根据当地的风俗,进入庆修院的游客要在水舍取水洗手,以表示对佛祖的尊重。
我们首先参观庆修院的正堂。正堂建筑体现了日本寺院风格,梁、柱、檩等主框架以楠木、桧木建造,上覆铁瓦,周围用木栏杆围成一圈回廊。进入正堂需要净手脱鞋,不得大声喧哗。
正堂里的主殿庄严肃静,门楣上悬挂着佛光普照的牌匾。
正堂外的草坪上,坐落着布教所(庆修院前身)供奉的主神——不动明王的石像和介绍不动明王身份的木牌。
庆修院的庭院不大,随处可见日本寺庙遗留的文化痕迹。最引人瞩目的是五颜六色、随风飘荡的鲤鱼旗。
记得以前阅读日本小说时看到过,悬挂鲤鱼旗的风俗始于日本江户时代。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蓝三种颜色,黑色、红色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蓝代表男孩,蓝鱼的个数代表家中男孩数量。当时中国鲤鱼跳龙门故事传入日本,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的象征,为庆祝五月五日男孩节(即农历端午节),有男孩的家庭会悬挂鲤鱼旗,以祈求家中男孩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