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曾经在村里当过记工员

(2018-05-03 22:57:28)
标签:

知青

工分

劳动

社员

分类: 知青印象

19691月份,我和5名同学被分配到河北省阜城县砖门公社丁庄大队插队务农。我们所在那个村有四个生产队,我被分配到四队。那时农民没有外出打工、土地流转等收入,多数家庭的唯一收入就是生产队的年末分红。而每位社员全年累计工分数量是年末分红的重要依据,因此工分的记录与核算工作自然受到社员的高度关注。这项工作需要公正和认真,却没有任何报酬。

由于我是插队知青,有初中文化,工作认真,且在村里无亲无故,比较公正,所以大约在我插队丁庄后三四个月时,被安排担任生产队的记工员。

记工员的职责是将每天社员的出勤情况、活计种类记录在每位社员的劳动手册上。

所谓劳动手册,就是记录每位社员劳动情况的记录本。其大小与护照相仿。劳动手册每年一本,里面逐月逐日记录社员的出勤时间和干活内容。当时生产队都实行“工分制”,就是使用“工分”作为记录社员劳动情况的计量单位,因此劳动手册也称为“记工本”。由于劳动手册不仅是劳动数量的记录,更是年末分配的重要依据,社员对其都非常珍惜和重视。有的人家给记工本包上书皮,有的人家用布头给记工本做个外套。

我的同班同学在邻村河沟大队插队,他在村里劳动了7年,这是他珍藏多年的7本劳动手册。

我曾经在村里当过记工员
 

每天晚饭后是记工时间。当天出勤的社员,一般是一家来一个人,拿着全家所有人的记工本,告诉我他当天干了什么活、干了多长时间。我按照他或她的说法记录在劳动手册上。由于干活是集体出工,谁是否出勤、干了多少时间,大家都清楚。因此在我当记工员那几年,还真没有发现谎报的情况。

据我所了解,那个时期实行工分制的大队多是将社员按照劳动能力高低划分为若干等级,体力强劳动技能好的社员等级高,劳动一天所得的工分就多。例如,身强力壮技术全面的一级劳动力,一天记10个工分;身体好但技能不太全面的二级劳动力,一天记9.5个工分;再差点的一天9个工分,后面以此类推。

这是在河沟插队同学劳动手册中的记录。其中,13日的记录是“浇地1天、 班,12”,就是浇地一天,另有加班,记12个工分。

我曾经在村里当过记工员
 

丁庄实行记工方法叫做“大寨记工法”(我不确定此方法是否起源于大寨),与其他村直接记工分的做法有很大不同。我作为记工员,日常记工不是记“工分”,而是记“成”。生产队将一天劳动时间分成三段:早晨、上午和下午。如果某个社员三段时间都出勤,当天应该记10成工,由于早晨(日出到早饭这段时间)的劳动时间短,按一天劳动时间的20%计算,记2成工。例如早晨间苗,就在记工册里记上“早间苗,2”。上、下午劳动时间长,各算4成工。例如上午耪地,记上“上午耪地,4”。但如果有特殊活计或紧急工作:例如抢收抢种、加班浇地、给队上外出办事等,要根据队长的安排适当增加。因此在农忙季节,很多社员一天可以挣14成工,甚至20成工。全月累计可达400多成工,全年累计可达5000多成工。

每到年末,生产队召开全体社员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根据每个社员的劳动态度和农活质量进行评价,确定每位社员的劳动等级,从而将按出勤时间记录的“成”数转换为工分。某位社员农业技术全面、劳动态度好,工作效率高,被评为一级,他的10成工就可以转换为10个工分;稍差一点的评为二级,10成工可以转换为9.5个工分,以后的等而下之。例如一位社员全年出勤300天,记工3000成,被评为二级劳动力,他的3000成工可以转换为2850个工分。10个工分=1个工,2850工分就是285个工。我村里劳动了四年,虽然干活不怕累,不偷懒,但是一些技术较强的农活,例如棉花育种、摇耧耩地,维护柴油发动机等,还是上不了手。多亏队长和社员对我们知青关照有加,所以我被评为三级劳动力,我的10成工可以转换为9个工分,在女劳力中这是最高级别了。

现在想起来,丁庄实行的“大寨记工法”确有其合理可取之处。如果年初确定了每位社员的劳动等级,社员只要出勤,不管其干活是否努力,是认真干还是磨洋工,他拿到的工分都是一样的,因此难免出现“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的情况,其结果是不出力者占了便宜暗自得意,出力者吃了亏而愤愤不平。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真正出力干活了。这正应合了经济学中 “劣币驱逐良币”的概念。而丁庄实行的记工方法可以有效地遏制这种情况。日常记工以“成”为计量单位记录其劳动时间;到了年末根据每位社员当年的劳动态度和效率确定其劳动等级,也就是确定单位劳动时间与工分之间的转换率。劳动态度好、效率高的的社员在年末评价中确定的等级高,转换率就高,转换的工分就多。从而有效地激励了社员劳动积极性和提高了劳动效率。

由于评级结果直接关系到年终分配,受到所有社员的高度关注。曾经发生过有人认为评级结果不公平、认为自己的级别太低而找到队长大哭大闹的事情。

那么,10个工分,或者说1个工可以分配多少钱呢?这需要根据各生产队当年的收入情况才能确定。各生产队会计在确定本队当年可分配金额的基础上,根据当年全队用工总量(也就是汇总的工分记录),计算出每个工分的“值”,也就是每个工分可以分配的金额。进而根据各家各户当年工分总数计算各家可以分配金额。在此金额中扣除各家各户分配口粮的折合款,其差额就是这家人最后可以拿到手的现金分红款。哪个生产队收入多,可分配金额就多,这个生产队的工分就更值钱,社员的日子就比较富裕。

例如,一家三口人,当年出勤500个工,每个工可分配1元钱,应分配500元。扣除2000斤口粮的折合款(按每斤0.08元计算)160元,这家人最后可拿到现金分红340元。

340元大约是当时(1971年)我们村农民每户的年平均收入。而我们附近的几个村,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甚至还听说过有的农民辛苦一年分不到一分钱的情况。

如今,记工本、粮本、布票等物品均已不复存在。但是插队时担任记工员的这段经历,让我对当年农民的生活艰辛有了很深的体会。


注:2016年9月,我曾经发表博文《关于担任生产队记工员的回忆》,此文是在该文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新内容改写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