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堡垒户抗日战争素珍插队 |
分类: 国内游记 |
“阜城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本斋纪念园中区的西北角,与“高纪庄突围战纪念馆”遥相呼应。
这是纪念馆门厅处的雕塑群像。
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系统地介绍了中共阜城县第一个支部的建立、抗日战争中遭受日寇侵略、创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部队作战等重要史实。
在各种各类展品中,有一张“阜城县抗战时期堡垒户登记表”。
小时候,在小说《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大刀记》里,都看到过“堡垒户”的说法,并且大致知道,“堡垒户”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斗争环境极端残酷的情况下,敌占领区的农民群众为八路军干部和伤病员提供保护的住房关系户。八路军、游击队的干部在敌占领区开展工作就时,就住在堡垒户家中。堡垒户不仅为八路军提供食宿,还承担了敌人突袭时保护八路军官兵的责任。小说中介绍了不少堡垒户舍生忘死保护八路军的故事。
登记表当中第六行的文引起了我的注意:米素珍,党员,阜城县砖门公社丁庄。
丁庄是我插队的那个村庄。米素珍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回忆。
1969年春天,我们到村里不长时间。生产队开大会时,一位头发花白、行动不便的大娘(后来知道,她那时刚五十岁出头)拄着拐棍进入会场。别的老乡告诉我说,这是魏素珍,解放前是妇救会主任,吃了不少苦,坐下了病,现在身体不好,不能劳动,家里就靠她儿子一个人干活,生活比较困难。这位魏大娘很厚道,对我们这些人生地不熟的知青也是关照有加。和她接触多了,我才知道,她的名字不是“魏素珍”,而是“未素珍”,村里很多人不识字,“魏”“未”不分。她还告诉我,有一次村里文书写字比较潦草,将“未”字写的象“米”字,所以也有人以为她的名字是“米素珍”。好在村子不大,晚辈们都称呼她大娘、奶奶,对她娘家的姓氏也不太在意了。现在看起来,阜城县在统计堡垒户的名字时,也犯了和文书相同的错误。
没有想到,我在“阜城县抗战时期堡垒户登记表”中看到“米素珍”这个熟悉的名字, 当年这让我想起那位大娘慈祥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没有想到,她那么瘦弱的身体,在抗日战争中任劳任怨地为八路军做饭洗衣,站岗放哨。更没有想到,她在担任堡垒户的劳作中积劳成疾,失去了健康和劳动能力,晚年没有得到任何的补偿,她对此无怨无悔,不改初衷。
未素珍大娘已去世多年。如果仍然健在,作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人员,也许会多少得到一些政府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