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销售赠品管理问题认识存货内部控制的意义
(2015-11-06 17:08:16)
标签:
存货内控赠品咖啡壶 |
分类: 有感 |
上午给MBA的学生讲“会计学”课程。今天讲到存货的核算与内部控制。我用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说明存货核算方法与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大概是两年前,我买了两个滴漏式咖啡壶,后来发现其中一个有质量问题,无法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几次联系生产厂商,最后得到的答复是,我买的这个型号的咖啡壶是该企业生产的“非卖品”。也就是说,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都是作为大件家电产品的赠品或者用积分兑换的。
本应免费赠与的产品为什么变成了收费商品?对这种情况的唯一合理解释就是,经销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销售冰箱、空调等大件家电时,截留了本应该赠给客户的咖啡壶,并将截留的赠品转卖,从中获取不当利得。我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销商没有将赠品作为存货进行管理。
企业在采购商品时,需要记录采购品种、数量规格,并定期进行核对;仓库收到商品数量必须与采购合同核对相符;财务付款也必须与合同规定的货款金额核对相符。但是对于那些随同大宗商品赠送的小家电,管理上相对粗放。因为是赠品,是不要钱的,所以没有作为存货管理,存货账面也不做记录。正是因为存货账上没有记载赠品收到、发出和结存的信息,那么公司就不可能掌握经销人员截留和转卖赠品的信息,更遑论管理和控制。
我给学生讲这个案例的目的是,提醒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使用会计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赠品的管理与控制,减少赠品变商品的情况,避免这类问题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讲到此处,一位学生举手说,他曾经工作过的企业发生过类似情况,就是采用会计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原来在一家计算机经销商公司做销售。某品牌厂商为了促销,顾客买一台电脑,该厂商向顾客赠送一对小音箱。由于音箱是赠品,没有采购成本,公司库存商品账上只登记计算机的信息,而没有登记音箱。公司个别销售人员发现其中有机可乘,擅自将本应赠送客户的音箱截留送人或转卖。结果是买电脑的顾客没有见到音箱,而公司的销售人员送人或转卖的音箱数量还高于出售的电脑数量。生产厂商为了促销而发放的赠品变成了某些人中饱私囊的摇钱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改进了存货核算制度。在登记存货账时,计算机和音箱要分别入账。由于音箱是赠品,没有采购成本,就为其设置一个虚拟成本。例如,计算机的采购成本5000元,在账面记录4950元,另外50元记为音箱成本;销售计算机并赠送音箱时,两者同时转为销售成本。如果有人转赠、转卖音箱,在账面上一目了然。自从实行了这个制度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转赠、转卖音箱的现象。
其他的同学对这位同学的发言反应热烈。大家对存货的核算与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也很受启发。希望每次讲课都能碰到这样积极参与互动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