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古希腊文明的雅典卫城(中)——2015希腊旅游散记(二)
标签:
旅游帕特农神殿浮雕 |
分类: 欧洲旅游 |
坐落在卫城最高处的“巴特农神殿”是雅典卫城中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遗址。其名称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因此,这座建筑也被称为雅典娜神殿。
导游告诉我们,在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冬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争夺城市的所有权而一决高下。主神宙斯裁定:谁能给予雅典人一样有用的东西,这座城池就归谁所有。波赛冬用他的三叉戟重击山岗,一匹象征战争的骏马奔腾而至;而雅典娜用其长矛轻点岩石,一棵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破土而出。城中百姓选择了象征和平的橄榄树,选择能够保护他们免受战乱之苦的雅典娜,这座城市因此用女神的名字命名,并建立神殿来供奉女神。
耸立于3层石基座上的帕特农神殿呈长方形,坐西朝东,东、西墙各宽31米,南、北墙各长70米,占地面积达2170平方米。我通过在网络上查询得知,东西两墙的山墙顶部距地面19米,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黄金分割比”。
整座庙宇由46根大理石柱组成的柱廊所环绕。其中,东西两廊各8根,南北两廊各17根。这样算下来应该有50根柱子,为什么一共是46根呢?我想了一下才明白其中的奥妙。
我们从卫城西侧坡道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在维修的神殿西柱廊。
这是神殿北面的柱廊。
这是神殿的东柱廊,也是神殿的正门所在。
这是神殿的南柱廊,也是柱廊中破损最严重的部分。
导游说,帕特农神殿的石柱属于多立克式。这种柱式的特点是: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柱,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大肚皮”式柱身和无底座的基底凸显其古朴和庄重。
导游还告诉我们,根据文献记载,鼎盛时期的神殿内部分为两个主殿:前殿安置黄金象牙雕刻的雅典娜塑像,后殿存放祭品和财物。在神殿东墙的三角形山墙上有一组浮雕,镌刻着智慧女神雅典娜从万神之王宙斯头颅中诞生的图案;西边山墙上镌刻着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守护神的场面。神殿屋檐的中楣和装饰间板上雕刻着雅典娜节日游行盛况和古代战争场面。
时光荏苒,帕特农神殿历尽世间沧桑,几经天灾人祸。雅典人出于对和平的向往而选择雅典娜作为他们的保护神,结果却事与愿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女神不仅无力保护百姓,甚至连自身都无法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神殿曾多次被挪作他用。尤其是土耳其人占领时期,曾将山门一侧的房屋作为火药库,1640年,山门因遭雷击而爆炸起火,整个卫城因此受到摧毁性破坏,屋顶塌陷,殿墙倾倒,神殿几乎夷为废墟。雅典娜雕像在战火中不知所踪。
帕特农神殿的厄运并未到此结束。19世纪初,时任英国驻希腊大使的詹姆斯·额尔金将帕特农神殿中能够移动的大理石浮雕全部从墙面上切下运到英国。这些艺术品因此被称为“额尔金大理石雕”。目前,这些浮雕原件大部分陈列在大英博物馆。
希腊自1829年独立以来,积极修葺帕特农神殿,并一直与英国政府交涉,要求归还“额尔金大理石雕”,但大英博物馆声称,这些石雕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所以拒绝归还。到目前为止,这批价值连城的浮雕归属问题一直是英国和希腊外交史上扯不清的陈年公案。因此,我们在卫城只能看到神殿的框架,而如果要欣赏神殿里面的精美浮雕,就只能去参观大英博物馆了。
去年夏天,我曾经到过大英博物馆。由于时间原因,没有来得及去看帕特农神殿展室。以后如果还有机会,一定要去欣赏那些凝聚古希腊文化结晶的精美雕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