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阜城县农村变化散记(下)

(2015-06-27 23:09:54)
标签:

阜城

农村

农民

变化

分类: 知青印象

其二,家务劳动社会化。

我们刚插队时,村民吃水、粮食加工、穿衣穿鞋都靠自己家解决,家务劳动自然特别多。

过去村民吃的井水完全靠肩挑。我们挑水的那口井从井沿到水面大约5米,挑水的农民都是将水桶挂在扁担一头的铁链钩上,用手抓住扁担的另一头轻轻一摇,顺势一沉,很轻松就打上一桶水。而我掌握不好“摇”的角度和“沉”的速度,将水桶掉到井里是经常的事,还需要请老乡帮忙捞桶。因此,对我们来说,从井里挑水不仅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现在,村里安装了自来水,水管入户,挑水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

过去农民从生产队分配原粮,需要自己磨粮食;就是用生产队的牲口拉动石磨,将小麦、玉米碾磨成面,俗称“推磨”,大概因为早年间由人推而得名。这活儿虽然没有割麦子那么累,但是特别耗时间。一个四口之家,大约每个月要推四、五次磨,每次多半天。随着粮食加工机械的普及使用,现在村里人花钱加工粮食农户越来越多,自己推磨的越来越少。还有的干脆将原粮直接出售,需要吃的时候再到市场上去买。用在粮食加工上的家务劳动由此减少了90%以上。

过去村民只有在走亲戚等重要场合才穿买来的成衣。我们村的一个媳妇,结婚时穿了一双皮鞋,一件灯芯绒的外套,引得许多姑娘惊叹不已。几年时间里,半截村里姑娘出门走亲戚都去借她的皮鞋和外套。村民日常衣着的原材料则主要是自己家手工织的粗布;即使从商店里买布,也多是自己做衣服做鞋。因此,纺线、织布、做衣服就成为农村妇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重负担。如果媒人在介绍某个姑娘时说她 “能织快纺”,那就是对这位姑娘的最高褒奖;如果一位姑娘结婚时陪送一台缝纫机,她的婆婆、妯娌都要高看她一眼。但是,曾几何时,商店里出售的成衣、鞋帽已经成为农民日常着装的主要来源,许多农村姑娘不再自己做衣服,更不需要自己纺线织布。经济发展在无形中化解了大部分农户原先为穿衣而付出的家务劳动。

其三,生活方式城镇化。

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向城镇化转变。我看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村里孩子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最低也是初中毕业。农民孩子考上大学的比率年年增加,尽管上名牌大学的比率不高,但是与过去一个村每年只考出一两个大学生相比,已经是历史的突破了。

农村人开始在城镇买房子。我插队那村的农民,不少人在县城或附近的镇上买了商品房,有的是投资,有的用于子女读书,也有的是农闲时去住一段时间。

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去年,收到丁庄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短信,说是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计划建立文化广场,希望有能力的乡亲和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知青提供支持。我的能力有限,只给村里汇去了1000元。现在听说文化广场已经建好。原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农民每天傍晚聚集在那里,跳广场舞的、打乒乓球的、散步聊天的,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

农村的变化越来越大,每次回去都会有新感觉。

希望农村的面貌越来越漂亮,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