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岁月沧桑的衡水民俗博物馆——2015衡水游记(四)

标签:
旅游民俗博物馆农具传统 |
分类: 国内游记 |
在衡水湖马拉松广场游览时,我们无意中发现,广场西南角有一座“衡水民俗博物馆”。
看到博物馆的牌匾,陪同我们游览的朋友说,之前他来这里参观时,从没有见过这个博物馆,应该是新建的。和湖边游乐场中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这里的游客稀少,人气不太旺盛。对我来说,在国外旅游时,多次花钱花时间专门去看博物馆;现在碰巧遇到到新开张的博物馆,感觉是意外的营业外收入,岂有不进去的道理!
这是博物馆的门票,票面的价格是30元。由于是第一天开展,每张20元。
进入展厅,门口的前言阐述了主办方筹办这个展览的初衷。
馆中展品真实再现了冀南农村的传统生活习俗。介绍几件印象深刻的展品。
这是做粉条的漏勺。
这是用马尾织罗底的织机。
这是干农活的工具:耧、耙、豁子、锨、镐、锄、镰等。这些工具我都曾经用过。
这是农村的纺车和织布机。
在我插队的村子里,见过许多农村大娘、大嫂自己纺线、络线、浆线、织布。这种看上去非常原始的织布机在她们辛劳而灵巧的操作中,流淌出一幅幅或洁白柔软、或色彩鲜艳的棉布。上图中炕沿边的彩条床单就可以用这种织布机织出来。
这是木轮轿车,当年农村人家如果用这种车娶媳妇,其规格绝对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
在我的印象中,木轮车的应用比织布机更早退出历史舞台。我插队时,各生产队的大车都是胶轮的,早就不再使用木轮大车了。
看的出来,这个展览是仓促开展,展台、展板都没有完全做好,一些展品就放在地上。虽然比较简陋,但是却体现了冀中农村的乡土特色,让我回忆起当年插队的沧桑岁月。
用门票背面博物馆简介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此篇博文的结束语。“历史离你并不遥远,来吧!推开这扇门,你就来到了过去。这里可以品味岁月的沧桑和传统手工艺的奇妙,感受传统文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