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游海河散记(上)

标签:
海河桥梁游船建筑 |
分类: 国内游记 |
在天津生活这么多年,对横贯天津的海河并不了解;经常在海河的桥上来来往往,却不知道这些桥梁名称的由来和故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清明小长假期间,陪家人乘船游览海河,上至永乐桥,下到解放桥,有机会从不同角度欣赏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海河风景。这是游船的船票,每人80元。
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我一直认为,这是指海河上游有九条河流,汇集在一起从天津出海。这次乘坐游船才知道以前的认识是个错误。导游告诉我们,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及其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河流及300多条支流组成了海河水系。中国传统观念中“九”为极数,表示最大、最多的意思。“九河下梢”是指海河支流众多、流域广阔,并不确指九条河。
这是我在百度上下载的海河地区地图,图中的号码是游船经过的各个桥梁和景点。
我们从古文化街游船码头(就是图中的①处)上船。船上已经有不少游客,我们上船之后马上就开船了。
导游告诉我们,一百多年前,金汤桥所在的地方只有一道由13条木船组成的浮桥,随着过河的人流量越来越大,1906年,天津与奥地利、意大利租界领事署及电车公司合资修建的在这里建立了一座钢结构桥。与原来浮桥相比,钢结构桥显得格外结实,固若金汤,因此取名“金汤桥”。建设这座桥时,海河上的航运比较繁忙;为了保证海河的通航能力,设计师将这座桥设计为可以开启的桥梁;它的桥面能够以圆形桥墩(上图中红色方框处)为圆心水平旋转,实现横向开启。我早就知道金汤桥,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座桥能够水平开启。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看到这个奇妙而精彩的场面。
不仅如此,金汤桥还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梁,1949年1月15日平津战役,解放军东、西两路部队就是在这座桥上胜利会师。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天津市政府在桥头立了一尊刻有“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文字的石碑。我们没有时间上岸去观看纪念碑,这是在网络找到一张纪念碑的照片。
我们在许多影视剧和美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以金汤桥为背景的宏大场面。
游船行过金汤桥之后,导游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河道左边两座具有异国建筑风格的小楼。
导游说,这两座小楼分别是冯国璋故居和袁世凯宅邸,像这样的历史风貌建筑在海河两岸共有550多幢。冯国璋的“冯”与袁世凯的“袁”,让开朗幽默的天津人产生联想,巧妙地将这两个比邻而居的建筑称之为“左右逢源”。
具有现代风格的进步桥(地图中③处)在金汤桥下游处不远,因为连接海河东岸的进步道而得名。进步桥通体洁白,流线型造型。从近处看,桥的横断面呈倒三角结构,象是一排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撑开的阳伞;从远处看,进步桥宛如一列飞驰中的高速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