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壮观的圣米歇尔山(下)——2014法比荷旅游散记(三)

标签:
旅游圣米歇尔山教堂城堡小巷 |
分类: 欧洲旅游 |
进入圣米歇尔山的门口之后,有多条通向山顶的小巷,每条都蜿蜒陡峭、曲径通幽。我们选择一条游人不多的小巷向上走,大约走到山的三分之一高度时,转过一道长长阶梯的拐弯处,忽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路边有一座精致小巧的墓园。每座墓碑颜色、大小、造型都不同,但墓碑造型的主要元素都是十字架。这里应该是修道院神职人员的墓地。墓前盛开的鲜花,给肃穆、幽静的墓园平添了几分亮色。
根据导游的介绍,19世纪之前圣米歇尔山曾经是个潮汐岛。大陆与圣米歇尔山之间有大片的海滩相连;每到傍晚时分,大西洋的潮水裹挟着泥沙奔腾而来,瞬间淹没了周围的海滩,圣米歇尔山就变成了汪洋中的孤岛。第二早晨潮水退去,海滩又显现出来。19世纪时,在大陆与圣米歇尔山之间修建了一条长长的堤坝。从那以后,即使涨潮,圣米歇尔山之间也有道路相通,极大地方便了朝拜的教徒和游览的客人。只有在每年两次的天文大潮时,圣米歇尔山才会再现孤岛的原貌。
我们在圣米歇尔山的城墙外,看到一张宣传告示,宣称法国政府正在对这片海滩进行改造,主要是修建高架公路,清除海滩杂物,引进大西洋海水,恢复圣米歇尔山汪洋孤岛的原貌。这个工程预计在2017年完工。届时游客又可以观赏到巨潮汹涌、圣山如舟的壮观景象。
站在山半腰的观景平台上向四周眺望,可以看到白芒芒的沙滩。这应该就是当年被潮水淹没的海滩。
这是我们下山之前拍照的圣米歇尔教堂外景,虽然与我们近在咫尺,但是我们只能与其擦肩而过。
我们选择与来时不同的另一条路下山,这条没有来时的路那样陡峭,路旁边有许多依山势而建的小宾馆、小餐厅、小酒吧。我不厌其烦地进入每一个小礼品店,终于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买到了两枚印有圣米歇尔山图案的书签,也算不枉到此一游了。
继续向下走,我们又回到那个有吊桥的大门口。大门里是圣米歇尔山的商业街,两侧店铺林立、游人摩肩接踵,仿佛到了南京的夫子庙。
我们这个旅游团的全体成员以圣米歇尔山为背景合影留念。
圣米歇尔山凭海临风,千百年来冷眼面对大西洋海水的潮起潮落,永远是桀骜不逊的傲然雄姿。难怪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赞誉圣米歇尔山为“法国的泰山”。